2016学前卫生学(高教版)授课教案:5.3婴幼儿常见传染病.docVIP

2016学前卫生学(高教版)授课教案:5.3婴幼儿常见传染病.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学前卫生学(高教版)授课教案:5.3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学前卫生学第四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第三节 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教学目的:熟悉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懂得初步的护理和预防知识。   建学重点、难点: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授课时数:课时。    教学内容:  (一)病毒性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麻疹①发热,伴有眼部症状为流泪、畏光、结合膜充血。 ②口腔粘膜于第2-3病日开始出现Kopliks斑(柯氏斑即麻疹粘膜斑)。 ③第4病日开始出现特殊皮疹,首先在发际、耳后,渐及前额、面、颈、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足底,自上而下逐渐散布全身,2-5日达高峰。皮疹初为细小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4毫米,散在,呈鲜红色,以后融合成暗红色。不规则或呈小片状斑丘疹,疹与疹之间皮肤正常。一般皮疹为充血性,压之退色。少数病例皮疹可呈出血性,压之不退色。严重病例皮疹密集,呈暗红色。 ④随着皮疹增多,全身毒血症状加重,体温增高,可达40℃,精神萎靡、嗜睡。 ⑤发热持续约6-7天,以后皮疹渐消退,出现糠麸样脱屑,以及棕色色素沉着。? (3)护理 ①病儿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 ②保持眼、鼻、口腔清洁。 ③休息,补充营养及维生素A。 ④对症治疗:给予退热、止咳、镇静药物,必要时输液。 ⑤并发症治疗。 ⑥预防传染 2、风疹  (1)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小。   (2)症状    潜伏期约10—21天。    病初可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体温多在39以下。    发热当日或次日就出现皮疹。皮疹很快布满全身,但手心、脚心一般没有皮疹。    病人耳后及枕部的淋巴结肿大。   (3)护理发热时卧床休息,多喝开水。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孕妇勿护理风疹病人,以免感染风疹,致胎儿畸形。   3幼儿急疹   (1)幼儿急疹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不强,多发生在6个月—1岁半的小儿。   (2)症状:    潜伏期约4—8天。    起病突然,体温可达39—41℃,食欲差,但精神尚好。    高热3—5天后体温骤然下降。在体温下降时出现皮疹,1—2日皮疹完全退净。   (3)护理高热期间多喝水,适当服退热药降温,以免因高热而惊厥。   4水痘   (1)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水痘的传染性很强,以6个月—3岁的小儿发病率最高。多发生于冬春季。   (2)症状病初1—2天有低热,以后出皮疹。皮疹先见于头皮、面部,渐延及躯干、四肢。最初皮疹是红色小点,一天左右变为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结成痂皮。干痂脱落后,皮肤不留疤痕。在得病的一周之内,由于新的皮疹陆续出现,而陈旧的皮疹已经结痂,在病人皮肤上可同时见到红色小点、水疱、结痂三种类型的皮疹。出皮疹期间皮肤瘙痒。     (二)其他病毒性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②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③保持室內空气流通 ④患儿高烧应适当降温,多采用物理降温法。 2、流行性腮腺炎   (1)流行性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腮腺肿大期间,唾液中有病毒,可经飞沫传染。   (2)症状    起病急,可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1—2天后腮腺肿大,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楚,有轻度压痛。张口或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胀痛,尤以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加剧。 一般先一侧腮腺肿大,1—2日后另侧也肿大,经4—5天消肿。   3流行性乙型脑   (1)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动物,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人尤其是儿童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 潜伏期一般在10-14天左右。患者主要表现发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不醒等症状,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预防乙脑应采取灭蚊、防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10岁以下儿童应尽快接种乙型脑炎疫苗,以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开展防治乙脑知识的普及教育运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扫卫生死角、积水,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以防止乙脑疫情的发生和扩散。   4传染性肝炎(包括急性和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可以分为两类:甲型、戊型肝炎主要经粪一口传播,感染方式多是病从口入,经饮食和日常生活接触而感染。乙型、丙型等肝炎的传播途径是带毒的血液或体液(包括唾液、精液、阴道分泌液等)经破损的皮肤、粘膜传播,或经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等。常见感染方式有输血、肾透析、手术、拔牙、纹身、穿耳、针灸等;共用针头吸毒、嫖娼卖淫、同性恋性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