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是主客体关系与主体间关系的总和 - 郝晓光博士简介及哲学和科学 .pdf

价值是主客体关系与主体间关系的总和 - 郝晓光博士简介及哲学和科学 .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价值是主客体关系与主体间关系的总和 - 郝晓光博士简介及哲学和科学

湖北社会科学 年第 期 2017 5 价值是主客体关系与主体间关系的总和 —— —基于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视野中的劳动二重性 刘 旭 (上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44 ) : 。世界可以划分为物 摘要 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概念与价值论中的“价值”概念具有同一性 理形态世界与价值形态世界。劳动既有改变物理形态世界的意蕴也有改变价值形态世界的意蕴。 在价值论的视域中,物只有客体尺度;而人既有主体尺度,也有客体尺度。客体及其属性与主体尺 度相符合、相一致的性质固然属于价值关系;主体及其属性与主体尺度相符合、相一致的性质同 样属于价值关系。前者可以称为手段价值关系,而后者则可以称为目的价值关系。在人与人的关 系中,既有纯粹的物理关系,也有手段价值关系和目的价值关系。劳动的二重性并不改变事物的 物理形态,而是改变事物的价值形态。具体劳动改变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手段价值关系,抽象劳动 则改变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目的价值关系。抽象劳动的物化凝结为商品价值,意味着商品价值在本 质上是物化了目的价值关系。在此意义的基础上,劳动凝结的价值,无论是使用价值还是价值都 属于价值论意蕴中的价值范畴。 : 关键词 价值论;劳动二重性;主客体关系;主体间关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B0-0 A 1003-8477 2017 05-00 17-07 自从上世纪80 年代中国的价值哲学系统化、 有价值论中的“价值”意蕴,二者之间具有同一性。 理论化以来,关于“价值”概念的争论层出不穷,其 在三种情况中,多数学者同意第一种和第二种情 中尤以价值论意蕴上的“价值”与劳动价值论中的 况,而对于第三种情况持批判态度。本文通过剖析 “价值”之间关系的讨论最为激烈。学术界关于两种 劳动二重性的价值论意蕴,对于两种“价值”概念的 “价值”概念之间关系的讨论大体存在三种情况,一 同一性进行辩护。 种认为价值论意蕴上的“价值”与劳动价值论中的 一、劳动改变世界的双重意蕴 “价值”属于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二者之间井水不 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存在着双重形态,一重 犯河水,不能 为一谈。另一种则只承认劳动价值 是物理形态世界,另一重是价值形态世界。所谓价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价值,否 是指人类构建“为我关系”的过程中形 论中的“价值 值形态世界, 认价值论意蕴中的“价值”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 成的所有价值关系的总和所构成的世界;物理形态 地位。还有一种则认为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也具 世界则是指“与无限多样的价值所构成的价值形态 作者简介:刘旭( —),男,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198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价论视域中的社会自我批判研究”( )。 14BZX007 17 [1] 世界相对应,无限多样的物理实在构成”的世界。 性:他们把改变物理形态的世界看作是一种改变物 休谟关于“是”与“应该”的区分为物理形态世界与 的体力劳动形式,而没有看到体力劳动在改变物的 价值形态世界的划分奠定了理论基础。人们关于物 过程中也包含着对于价值形态世界的改变作用。所 理形态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