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蛋白质中的夜明珠——绿色萤光蛋白
蛋白質中的夜明珠——綠色螢光蛋白
作者:蕭世裕 成功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
張貼日期:2009/8/11
各式各樣會發光的生物,造就了自然界多采多姿的有趣模樣,但這些會發光的生物體內究竟隱藏著什麼奧祕呢?在 1962 年下村脩發表的論文中,除了描述水母素的純化分離方法外,也發表另外一個蛋白質的存在。這個蛋白質後來照亮了其他生物的細胞,並廣泛應用於其他不會發光的生物上。
在夏夜裡,閃亮迷人的螢火蟲;在淺灣中,隨潮汐漂流的發光水母;在深海中,頭前帶著照亮著黑暗海世界的燈籠魚。這些各式各樣會發光的生物,造就了自然界多采多姿的有趣模樣,但這些會發光的生物體內究竟隱藏著什麼奧呢?
生物體發出的螢光,可藉由螢光素和螢光蛋白產生。經由螢光素酶催化後,螢光素變成一種不穩定的化合物,以螢光的方式釋放出能量,螢火蟲、海螢就是利用這種方式發光。螢光蛋白是一種可直接發出螢光的蛋白質,它吸收外來的能量,像是紫外線,就會發出螢光。本文的主角發光水母,便是藉由這方式發光。
2008 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日本化學家下村脩(Osamu Shimomura)、美國科學家馬丁?查爾菲(Martin Chalfie)和美籍華裔科學家錢永健(Roger Y. Tsien)3人,表彰他們「發現和應用了綠色螢光蛋白質」。
下村脩 1928 年生於京都,是 3 位得獎人中資歷最老的日籍海洋生物學家。他的科學冒險故事開始於 1950 年代,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日本。1955 年,求學之路因戰爭而中斷,但仍受名古屋大學平田(Yashimasa Hirata)教授聘為研究助理,要找尋一種海螢磨碎殘骸遇水發光的原理。海螢發光的原理與螢火蟲相同,是由螢光素酶催化螢光素,把它變成一種不穩定的分子,然後放出螢光。
他隨後前往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法蘭克?強生(Frank H. Johnson)的實驗室,探討水母發光機制。水母發光的機制與螢火蟲不同,牠具有兩種特殊的蛋白,一是水母素,另一是綠色螢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首先由水母的螢光素──水母素發出藍光,藍光經由綠色螢光蛋白吸收後,釋出綠色螢光。
1961 年,下村脩在位於北美西岸的福來德港灣的實驗室,開始研究這些出現於實驗室兩側,早晚潮汐成群且一遇到刺激便會發光的維多利亞管水母。水母會發光的器官位於傘狀邊緣,這些是由許多像是小燈泡的顆粒組成的,把這器官切下再用濾紙擠壓,就能獲得水母發光菁華液。下村脩於 1962 年從這些發光菁華液中,分離並且純化出藍色螢光蛋白,稱為水母素。
這個藍色螢光蛋白是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發現的。有一天下村脩正準備離開實驗室,他順手把部分水母發光菁華液倒進水槽裡並關燈,就在關燈的剎那間,回頭一望,看見水槽竟發出閃亮的藍光。這意外的發現,使得下村脩開始研究發光機制。後來才知道發光的原因是因為海水中的鈣離子和水母素結合,再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而釋放出藍光。
在 1962 年他們發表的論文中,除了描述水母素的純化分離方法外,也發表另外一個蛋白質的存在,它在陽光下是綠色,在鎢絲燈下呈黃色,在紫外燈下呈強烈綠色。隨後在 1974 年,他們純化出這一個蛋白質,並稱它為綠色蛋白,後人稱為綠色螢光蛋白。
下村脩沒有預料到存在於發光水母中的綠色螢光蛋白,在被他發現的 30 年後,也照亮了其他生物的細胞,並廣泛應用於其他不會發光的生物上。
2008 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另外一個得主馬丁?查爾菲(Martin Chalfie)博士,今年 61 歲,美國人,目前任職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是生物學教授兼系主任。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利用秀麗線蟲做為模式生物,探討神經細胞的發育和功能。這次獲獎的主要貢獻,是把綠色螢光蛋白當作基因標籤,用來觀察各種基因在細胞內或生物體內表現的情形。他發展出的技術已可使綠色螢光蛋白在特定的細胞或組織,甚至整個生物個體中表現。
在 1989 年 4 月 25 日的一個下午,查爾菲博士參加系上舉辦的一場生物體發光研討會中,首次認識了綠色螢光蛋白,並大為驚豔。一般螢光素酶需要其他受質參與作用才能發出螢光,但綠色螢光蛋白只需經由紫外光激發便可以放出螢光。
這時一個瘋狂的想法出現在查爾菲博士的腦海中,「是否能把綠色螢光蛋白的基因與另一個基因的啟動子連結在一起,做為觀察這基因在細胞內表現的情形。」要實現這個想法,首先需要獲得綠色螢光蛋白的基因,互補去氧核醣核酸(complement DNA, cDNA)序列才行。但那時候綠色螢光蛋白的 cDNA 序列尚未被科學家發現,幾經波折後,終於在 1992 年 10 月,得到了綠色螢光蛋白的? cDNA 序列。1 個月後,他成功地在大腸桿菌中表現出綠色螢光蛋白,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發出綠色螢光的大腸桿菌。
祖籍中國浙江杭州的錢永健,今年 56 歲,195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拉曼光谱技术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 生物技术通报.pdf
- 手挤乳技巧.doc
- 留学研究生课程目录the curricula for international postgraduates.pdf
- 盐与人体健康.pdf
- 2014年高中生物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精选题(含解析) (时间:90 .doc
- 基于物化视图的查询系统研究与实现 -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pdf
- 就死啦离开快乐了江河湖海就科技科技快来看看看了考虑了 - 海鸥控股.doc
- v 航空 - 气体物理—理论与应用.pdf
- 特种纺织品的最新应用——玻璃纤维制品的发展与应用.pdf
- page 1 152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原理及临床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