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园林艺术原理与设计
园林艺术原理与设计 目录 1 造景手法及形式美法则 2 景观艺术构景手法 3 园林空间的限定 4 造景基础 5 园林色彩 6 园林绿地布局 7 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 8 园林空间意境的创造 参考书目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唐学山等.园林设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明]计成.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陈从周.说园.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4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中国园林优秀设计集.广东技术出版社(4册) 造园意匠论----园林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园林(期刊) 五、造景手法及形式美法则 园林美 基本因素,应用自然形态的物质材料,依照美的规律来改造、改善和创造环境,使之更自然、更美丽。更符合审美要求的一种艺术创造活动。综合自然、人工、现实与艺术,融哲学、学心理学、伦理学、文学、美学、音乐等于一体的艺术美。 具有多方面的特征:内容、形式反应民族的时代特征;物质和人文历史文化等因素,具有阶段性。罗丹“世界上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形式美法则 设计构图在统一的基础上灵活多变,韵律和节奏。 多样与统一的法则:形式上,材料上的统一,线型上统一,色彩上统一,局部和整体上的统一 调和和对比的法则:调和:将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达到多样化的统一;对比:将迥然不同的事物并列一起,通过彼此对照,互相衬托,更加鲜明地突出各自的特点 对比与协调 对比 布局对比 大小的对比—体量大小 开合对比 4、明暗对比 5、色彩对比 6、疏密对比 7、动静对比 8、虚实对比 形成对比的手法有以下几种: 1、烘托手法 2、优势的手法 3、山水结合的对比手法 4、明暗对比的手法 5、大小 协调(谐调、和谐) 1、相似协调法: 2、近似协调法 3、局部与整体的协调 对称与均衡的法则: 是产生“稳定”的条件。绝对对称:质地色泽和体量相同或相似;拟对称:两侧景物不相同,但给人视觉上的感受是稳定的。条件:视点或视点连线的轴线,均衡的事物需要合适的视距、观赏点;对称的景物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且距离视点或视线相等;通过形色质体等形态应传达出相等或近似的信息。随着人的游园,以及视点的变化,对于这些均衡的要素形成连续不断的画面,即:流动对称或均衡。要做到人在画中游就应该处理好道路两侧游人视线可及的景物,保证景物稳定、均衡,才可保证画的质量。 对称与均衡 对称 均衡 静态均衡(对称均衡) 动态均衡 构图中心法 杠杆均衡法: 惯性心理法(运动平衡法) 节奏和韵律的法则 简单韵律:同一要素按照某种规律简单布局排列 交错韵律: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间隔布局,循环出现 起伏曲折韵律:树木有大有小、有疏有密,有远有近 拟态韵律:以相似或形式反复形成的韵律。园林中园墙各式各样的漏窗往往以拟态的韵律出现。相邻的两漏窗比较相似,之间以简便的形式演进变化,保证了在人们视觉中漏窗的整体性,但又有丰富的变化,体现一种秩序美。类型:重复、交替、倒置、渐变 节奏与韵律 连续韵律 交错韵律(交替韵律) 渐变韵律 旋转韵律 自由韵律 比例和尺度的法则:如同国画论中的‘长山尺树寸马分人’,把握好景观尺度。 比例:黄金比:邮票、国旗的长宽比。视觉舒服的景观效果 尺度:绝对尺度和相对尺度(心理尺度):中国古典园林的‘占边把角让心’,亭山石向院落的周边和角上安排,把中间空出来,可以产生‘阔的感觉。 比例和尺度 比例: 园林设计中的比例关系 影响因素 尺度 单位尺度引进法 人的习惯尺度法 模度尺设计法 建筑空间1/10理论 景物高度与场地宽度的尺度关系,一般用1:3-1:6为好。 分与墙的比例关系 墙或绿篱的高度在空间分隔上的感觉规律 2 赏景与造景手法 赏景:静态、动态、二者相对性 基本造景手法:主景与配景 主景是园区或者某个局部的构图中心,体现园区的特色形成标志。配景是衬景,以烘托主景。前者是主体核心,但是当视点位于主景时,配景成为欣赏的对象,成为‘主景’,二者有相对性。 1 抬高或降低主景:两种方法:将主景至于较高的地形上,山上建亭,亭为主景。而是增加主景的尺度,如天安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高37.94米,是广场最高的建筑物,加上开阔的广场对比,主景的位置尤为突出。将主景至于一个凹形空间,亦可突出。西湖的‘三面云山一面城’,三面环山,湖中的天然岛屿‘孤山’便是景区核心。北京植物园的月季喷泉广场,南校的喷泉便是这种做法。 2 轴线布景法:突出的主景安排在轴线上,轴线的端点或几条轴线的交点。 3 透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