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魏平城时代壁画墓中的文化因素.docVIP

浅析北魏平城时代壁画墓中的文化因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北魏平城时代壁画墓中的文化因素.doc

浅析北魏平城时代壁画墓中的文化因素   摘 要:平城时代是北魏文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北魏王朝立国凡148年,建都平城96年,也因此在这里留下了诸多的历史遗迹,其中墓葬壁画是反映当时社会习俗、宗教信仰以及民族关系的重要载体。本文主要以大同文瀛路北魏壁画墓为例,对壁画的内容进行简要描述,从而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多种文化因素。   关键词:平城时代;壁画墓;大同文瀛路;文化因素   中图分类号:K8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2-0016-04   拓跋鲜卑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中的重要的一支,建立了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统一国家――北魏。北魏平城时代是指拓跋鲜卑由内蒙古进入山西以后以及迁都洛阳以前在大同地区所经历的一个近百年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北魏统一了北方,并最终形成了与南朝刘宋对峙的状态。   在迁都平城以前,拓跋鲜卑在内蒙古地区经历了长时间的游牧迁徙生活,与此同时吸收汉族及周边民族的优秀文化,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在平城完成了其文化转型的关键阶段,为其迁都洛阳实现全面汉化奠定了基础。在古代没有照相技术的时期,书画是反映先民们社会生活状况最好的载体之一,而壁画墓不仅能体现当时的丧葬习俗,还能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社会生活,甚至文化特征以及民族关系等问题。   大同地区是北魏壁画墓出土相对聚集的地区,至今出土北魏?r期壁画墓共八座:大同沙岭M7号墓、大同富乔M9号墓、大同云波里路北魏壁画墓、大同智家堡石椁壁画墓、大同北魏宋绍祖石椁壁画墓、大同北魏迎宾路大道M16号墓、怀仁丹阳王墓以及大同文瀛路北魏壁画墓。本文选择以大同文瀛路北魏壁画墓为实例,对其中所体现出平城时期的多种文化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一、大同文瀛路北魏墓中壁画的发现情况   大同文瀛路北魏壁画墓是由墓道、甬道以及墓室三部分构成,是为砖构单室墓。墓室甬道东壁的局部以及墓室的四壁、顶部均绘有壁画。①但由于墓室被盗过,以及多年的积水浸泡,使得这些壁画大部分都脱落了,仅存下部分珍贵的画面。   第一幅壁画是在墓室的东壁和北壁上。壁画上绘有星象图以及房屋的斗拱结构,虽是零星的部分,但仍能看出是在表现墓主人生前所生活的环境。   第二幅壁画是在北侧棺床立面上的胡商牵驼画像。胡商深目高鼻、卷发、朱唇、着圆领窄袍长袖,腰间束带,足蹬长靴,左手执缰,右手握鞭,牵一头双峰骆驼。②   第三幅壁画是紧跟胡商牵驼像后面的力士画像。力士表现出很强壮的样子,上身、腿部以及脚部都呈赤裸状态,面部十分狰狞,左手拿长棍,右手屈臂呈现托棺床的状态。此外在棺床立面南端也似为力士图,但由于破损严重,头、胸部已经看不到了,只能看到其身上披有丝带状衣物,腿部极其粗壮且赤裸着,左腿半蹲似做奔跑状。   第四幅壁画是在棺床前面的长方体踏步上。其平面上绘有三朵莲花纹,立面上绘有似火焰一般的纹饰。除此之外,在西侧棺床的立面上还绘有部分的火焰纹,形似壶门。③   第五幅壁画是在两个棺床之间的矮墙上。墙上清晰的绘有侍者画像,头上戴鲜卑帽,身穿交领长袍,腰间束有腰带,形似传统汉族官服,脚穿黑色鞋子,呈闭目作揖状,神态怡然。   第六幅壁画是在甬道东壁的天神图案。天神立眉大眼,竖耳并饰有耳环,额头上有第三只眼,显得十分严肃威武。周身环绕红色帔帛,腕戴臂环,上身和腿足部赤裸,左手持锤,右手拿长柄兵器,身材十分魁梧,并面向甬外站立。   二、壁画内容所反映的文化因素分析   壁画虽然破损的十分严重,但留下的部分仍能给我们提供大量的有利信息。大同文瀛路壁画墓的所属时间是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的平城时期,这一阶段是北魏逐渐汉化并大力吸收多种文化因素的阶段,因此墓葬中不仅有鲜卑人自身原有的文化传统,还不同程度的受到其他文化因素的影响。   (一)鲜卑文化因素   拓跋鲜卑最早源于大兴安岭的嘎仙洞中,迁都平城之前在内蒙古地区度过了长时间的草原游牧生活,其生业方式也发生了由最初的狩猎、采集到游牧、农耕兼有状态的变化。大同地区是属于拓跋鲜卑从游牧向农业过渡并逐渐汉化的这样一个阶段,因此这个时期的北魏墓葬中鲜卑自身的文化因素还能很明显的体现出来。   在墓室中棺床间的矮墙上有一幅侍者的画像,从侍者的穿着就能很明显的看出当时北魏在平城时期的一种穿衣风格。当时的拓跋鲜卑已入主中原并称王建制,因此这个时候与中原汉族之间的融合以及鲜卑人的汉化就变得十分重要,不仅是当时社会风气的改变,更是统治者政治上统一的需要。壁画中侍者身着交领长袍,腰间系有腰带,而头戴鲜卑帽,这种鲜卑与汉族服饰文化相掺杂的状态十分明显,不仅是文化的碰撞,更是融合的大势。北魏平城时代是属于鲜卑逐渐汉化但又并未完全汉化的阶段,因此这种穿衣风格的出现一方面证明墓葬所属年代确实是北魏平城时代,另一方面也能反映出虽然当时北魏还留有鲜卑人最原始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