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同性恋的起源:天生抑或后天
同性戀的起源:天生抑或後天
香港的同志團體一直聲稱同性戀是與生俱來的,這種性傾向不應受到歧視。他們
甚至要求制訂《反性傾向歧視條例》,防止同性戀者的「權利」被「剝奪」。究竟
同性戀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呢?本文嘗試從生物學、心理學及社會學的角度分析
同性戀的起源問題,並深入檢視一些支持同性戀天生論的遺傳學、產前神經激
素、神經解剖學等方面的「證據」,盼望能減少和糾正一般人對同性戀起源的誤
解及不正確觀念,引發這方面更多的討論,從而讓大眾對同性戀有更全面的認識。
同性戀的起源
甲,生物學對同性戀起源的解釋
1. 遺傳學的證據
A. 簡接的基因研究
雖然同性戀與家庭有關,但這並不表示同性戀是遺傳的。很多遺傳學家對同卵雙
生兒及異卵雙生兒進行研究,試圖證明遺傳基因跟同性戀有關,其中最具影響力
的是Bailey和Pillard的研究(1991, 1993)。他們在同性戀社群中找出一些有雙生
兄弟姊妹的同性戀者,調查他們的雙生兄弟姊妹的性傾向。報告指出男性同卵雙
生兒(Identical Twins )的一致比率註一是52% ,即52%同卵雙生兒兩兄弟都有同
性戀偏好,男性異卵雙生兒(Fraternal Twins )的一致比率是22% ,女性同卵雙
生兒的一致比率是48% ,女性異卵雙生兒的一致比率是16% 。
Bailey 和Pillard 的研究有一令人關注的地方,就是他們在一些支持同性戀的雜誌
及小報刊登廣告招慕雙生兒。同性戀者為了這項研究能出現一些對他們有利的結
果,於是有同性戀雙生兄弟姊妹的同性戀者便很願意參與研究,而沒有同性戀雙
生兄弟姊妹的同性戀者便不大願意參與,樣本偏誤(Sample Bias )因而出現。
Bailey 之後所作的研究有力地推翻初期的研究結果。他獲准向在澳洲雙生兒登記
處登記了的雙生兒寄出問卷,調查他們的性偏好及性經驗。Bailey 這個研究
(Bailey, Dunne Martin (2000) )的結果,男性同卵雙生兒的一致比率是20% ,
男性異卵雙生兒的一致比率是0% ,女性同卵雙生兒的一致比率是24% ,女性異
卵雙生兒的一致比率是 10% 。
上述的研究結果指出了初期的研究明顯出了樣本偏誤,它們亦令人質疑遺傳因素
對同性戀的形成有多大影響。Bailey 和他的同事承認新的研究結果未能提供有力
的證據支持遺傳因素對同性戀傾向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的看法。換句話說,遺傳
或許並不是同性戀形成的重要因素。
註一基因相關的人共同擁有某特徵的比率稱為一致比率 (Concordance Rate) 。
B. 直接的基因研究
Dean Hamer 和其他研究員做了一個研究(Hamer, Hu, Magnuson, Hu Pattatucci,
1993),他們聲稱即將發現「同性戀基因」。研究員先訂下一個假說,認為有多種
類型的同性戀,其中一種能通過母親的基因(即 X 染色體)遺傳給下一代。他
們從一個愛滋病治療計劃挑選 76 個男人,這些男人都有同性戀兄弟,他們的母
方家族大多有同性戀傾向,而父方家族則沒有。研究員檢查這一群男人的 X 染
色體,發現40 對同性戀兄弟中,33 對兄弟的X 染色體某區域的模樣是相同的,
遠高於預期的隨機併存水平(Random Concurrence Level ),研究員便假定這區域
涉及決定人類的性傾向。
根據Stanton Yarhouse (2000 ),Hamer 的研究有其問題和限制。首先,其他研
究隊進行相同的研究,可是不能得出相同的實驗結果。其次,Hamer 和他的同事
並非找到「同性戀基因」,因為他們所指的「同性戀」不是一般的同性戀,他們
只能從某一類男同性戀者發現這染色體標記,而這些男同性戀者都有一個同性戀
兄弟,並且他們的家族出現了強烈的「母體傳遞」(Maternal Transmission )。事
實上,兩兄弟都是同性戀者的情況並不普遍,我們亦不知道有這種母體傳遞的男
同性戀者的數目有多少。最後,研究員發現這種染色體標記並不是引致同性戀的
必需的(Necessary )或足夠的(Sufficient )條件──有這染色體標記並不表示就
是同性戀者,所以不是一個足夠的條件;沒有它又不表示就不是同性戀者,所以
不是一個必需的條件。
Jones 和Yarhouse (2000 )指出,如果Hamer 的發現是可靠的,可能表示了一些
染色體標記能夠使人發展出某種性格、性情或特徵,而這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