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修复的尝试 - 辅导与咨商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系修复的尝试 - 辅导与咨商学报

輔 導 與 諮 商 學 報 民 103 年,36 卷 1 期,21-36 頁 有問題的網路使用: 外 問 、也是自我/關係修復的嘗試 是 在 題 許韶玲 施香如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以人際互動為本質的有問題網路使用者之外顯行為特徵及其內在心理意義、並進一步檢視 其背後所反映出的心理問題與發展脈絡。透過立意取樣的方式,我們找到一位曾經對網路聊天室有過度使用而 造成身心功能受損情形的當事人,透過 2 次約 3 小時的深度訪談。我們發現,就外在層面而言,當事人的網路 使用的確已失去控制,且造成生活中的問題,而構成以衝動控制為本質的有問題網路使用之診斷準則。從內在 心理層面來看,則可發現兩個雙重意義,就消極層面而言,網路聊天室提供了一個緩衝外在挫折的避難空間; 就積極層面而言,網路聊天室則提供了一個嘗試修復自我與關係的實驗場,後者所反映出的自我/人際問題,本 研究亦從當事人成長於父母缺席的家庭環境,常感安全感匱乏的家庭脈絡,以及經歷不斷受罰的學校生活、人 際不確定感、以及自我認同與人際歸屬混淆等成長歷程窺得梗概。 關鍵字:有問題的網路使用、網路成癮、網路聊天室 關鍵字 關鍵字 關鍵字 許韶玲 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通訊作者:shaoling@.tw ) 施香如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副教授 -21- 彰化師大輔導學報 internet use)(Scherer, 1997) 與有問題的網路使用 緒論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Aboujaoude, 2010)這類命名 則除了過量的概念之外,它特別表徵出「造成身心問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網際網絡的普及,因「使用網 題」的概念;而網路濫用 (internet abuse) 路而造成身心問題」的現象受到學術社群與實務工作 (Morahan-Martin, 2005)病態性網路使用(pathological 者的關注,Goldberg(1996) 率先以網路成癮疾患 Internet use)(Morahan-Martin, Schumacher, 2000) 、網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一詞為這個現象命名,隨 路成癮(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Goldberg, 1996)與 後,Young(1998)進行了第一個網路成癮的實證探究。 網路使用疾患(internet use disorder)(Hinic, 2011)這四 自此之後,「網路成癮」便成為學術領域看待此現象最 個名詞則更強調其「疾病本質」,其中,網路濫用與網 普遍的學術辭彙,甚至成為普羅大眾廣為熟知的心理 路成癮更明確的以「物質依賴」的診斷類別看待此一 疾病語彙。 現象,不只傳達出病態的概念、更在其特定的疾病本 然而「網路成癮」這個詞彙究竟說出了什麼呢?首 質上做出預設。因此,不論各個詞彙所確實指涉的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