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详情-南阳师范学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查看详情-南阳师范学院

南阳汉代玉器祥瑞文化研究 江富建 (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文化研究中心) 摘要:汉代祥瑞文化是通过玉雕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南阳西汉出土的玉辟邪、玉舞人和玉璧等玉器,无不反映出汉代人所要表达的驱鬼佑详、引魂升天的厌胜辟邪思想。同时,我们从祥瑞文化极为盛行的现象中,厚葬之风、儒教 “天一合一” 的思想里,揭示出汉代人们思想观念里有着很深的生命永存的情结。我们应汲取儒家文化精髓,把握中和,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努力体现生命的价值,追求人民的福祈和安康。 关键词:南阳;汉代玉器;辟邪厌胜;生命永存 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表现,其中包含了学术、宗教、艺术乃至社会风尚、生活风俗、人伦道德等,综合了繁复的民族生活,从而构成了时代文化。从这个角度讲,玉文化就是关于玉和玉器所蕴涵的上述内容的所有文化的总和。文化初始之光,乃根植于艺术,因此,人们将时代文化作为载体,通过意象思维的创造和艺术形式的拓展,把玉石原料置换为艺术媒介。因此,玉文化是以玉雕艺术为重要形式表现出来的。 《南阳汉代玉文化的内涵与地位研究》(简称前文,后同)一文中,在分析南阳汉代玉器发展的基础上,阐述其了玉文化的内涵。无论南阳汉代玉器是宗教与政治特权的象征,是上层人物使用的礼制艺术品,还是象征着生命的永存、上天升仙灵魂不死的愿望,以及长寿不死的能力,“玉”都成为中国古代礼器艺术重要的特征之一。本文在此基础上,试图从儒家致力于玉特有的“德” 能使人品行永存,历史学家记载玉有长寿升仙能力中,进一步揭示现代玉雕艺术所表现的仙境中永生、脱尘出世而生命永存的祥瑞文化的思想内涵。 一 汉代玉器艺术反映辟邪厌胜的思想 所谓辟邪,乃是非现实生活中的动物,形似狮,身披羽翼,头出角的神兽的统称。《山海经》曰:“辟邪之兽,来自海东神兽,能知人之忠佞,不直者,触而啖杀之。”[1] 《后汉书·灵帝纪》李贤注:“今邓州南阳县北有宗资碑,旁有两石兽,镌其膊一曰‘天禄’,一曰‘辟邪’” [2]。这两件神兽后于1957年南阳市卧龙岗被发现,其刻辟邪二字的为两角神兽,另一兽一角[3][4]。 现“辟邪”、“天禄”被置于南阳市汉画像馆。厌胜之厌,道义为迫,后作压。厌胜为古代迷信以诅咒镇压妖邪。杜甫《石犀行》:“自古总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5]” 厌胜法,即为古代的一种巫术。 本人在对南阳汉代玉器进行综合研究时发现,在丧葬、配饰、日用及陈设用 玉中,无论器型或纹饰都有一定的辟邪厌胜之意,其反映的辟邪厌胜思想也是汉代玉文化的思想。 1、玉辟邪神兽的表达思想 西汉的玉辟邪以陕西渭陵的“长寿宫”出土的两件[6]为典型。一件高7×4.6×5.48cm,昂首挺胸,张口露齿,下颚胡须垂至胸前,身披羽翼,以浅刻阴线表现腿部及羽翼处毛纹,整体肌肉感较强。另一件5.8×2.5㎝,身体微微扭曲做伏行状,动感十足,头上一角,角后端分两叉左右弯曲。 东汉玉辟邪主要有陕西宝鸡北部吕仁墓出土的玉辟邪插座[7]和徐州土山汉墓出土的三件小型辟邪[8]等。宝鸡的玉辟邪为18×6.7×18.5㎝,因玉质中有白色条带构造,应为祁连玉,但也有人认为是蓝田玉。辟邪昂首朝天,身披飞翼,头部和背部均有插座,尾部有一圆洞,所插之尾可能已佚。从器型上看是先分体制作尔后合为一体的,且为一种实用器皿。玉辟邪雕琢的肌肉充满张力,全身布满阴线,有圆圈纹、流云纹、羽翼纹等以刻划细部,此为典型的东汉玉器纹饰特征。土山汉墓出土的三件玉辟邪,两件青玉质,一件琥珀质。形状上一件为爬伏状,另一件为蹲坐状,三件均在2㎝左右,小巧精致。并与用其它玉质雕刻的鸽、珠子组为串饰。汉代的这类串饰在徐州一带墓葬中时有发现,如邗江姚庄101号西汉晚期墓中也出土了由玉、玛瑙、煤精、琥珀制作的珠、管、羊、鸟、方胜、厌胜等的串饰[9]。现藏于美国华盛顿Sackler博物馆中有一圆雕玉辟邪。此器为羽人骑辟邪,体形较大,四肢屈伸,行走如飞,下颚有须,独角,双翼,分叉长尾,背上有一仙人,身披双翼,手握辟邪角[10]。 前文所述南阳出土的西汉玉辟邪,为3.35×1.95×2.05㎝,圆雕,呈卧伏状,造型生动,形象传神[11]。但虎形头,身团曲,长尾,只有几条阴刻线,简化纹饰,已没有西汉大多数辟邪那种威武勇猛之势了,说明该玉辟邪可能是西汉晚期向东汉过渡时期的作品了。 上述玉辟邪,也包括如南阳汉画馆内的大型石辟邪的共同特征,就是带有羽翼(南阳西汉的圆雕玉辟邪也阴刻出了羽翼),是古代人们用来驱走邪秽、拔除不详的神兽。 对于玉辟邪出现的时代,目前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都说明在武帝以后,开辟西域之道之后与狮子等兽传入中原有关。《后汉书·班超传》:“月氏尝助汉击车师有功,是岁供奉珍宝、符拔、师子,因求汉公主。”注“符拔,形似麟而无角。”[12] 可是,东汉波斯的符拔,即天禄、辟邪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