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中国传统文化儒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儒学史概况 儒学的代表人物,以及反映 的思想著作 儒学产生和不同历史阶段 儒学的不同派别 孔子 “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韩非子.显学》 其中最著名的是孟子学派和荀子学派 两汉时期出现了经学(注疏和文字表达):今文经、古文经 宋明理学时期儒分三大派: 认为世界是气-----气学派(张载、王夫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认为世界是理-----理学派(二程、朱熹) 认为世界的主体是心-----心学(陆九渊、王阳明)亦称“陆王学派”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在儒家学派中分歧最大的是:孟子学派和荀子学派 (最大分歧在天人之分) 二、儒学思想要点 要点一:天人合一 《四书章句集注》代表的孔孟学派,主张天人合一 《中庸》“天命谓之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这种天人合一思想的总命题 天命之“天”为“义理之天”---在人性就为“善” 在修养上要学习“克己” 在政治上要“德治、仁政” 要点二:在“明于天人之分”基础上到达天人和谐 《易传》、荀子为代表“明于天人之分”基础上到达天人和谐,主要命题: “厚德载物” 学习以“善假于物” 明分使群“强则胜物”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这样认识和改造世界,“制天命而用之” “天有其时,地有其利,人有其治”---万事万物相配合 《易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的修养足够深厚就可以载物 物-----事务、世界 载物----做事情、认识改造世界 第一,我们要学习“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声非加疾也,而闻着彰。”--《荀子.劝学》 第二,明分使群---社会胜过自然---人能驱使牛马在于“人能群”---能和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第三,生产上,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本—农业生产 养备—营养充足 动—运动 贰—专心致志 孔孟之道是理想主义---先验的人性“善” 荀子是现实主义-----经验的人性“恶” 要点三:现实的人可以成为理想的人(孔孟、与荀子共同点) 原因:人能求善,有善性 关于人的善性来源,有先天和后天两说。一以源于“天生”“固有”,二以源于后天的“变化气质”、“日生日成” 人性善的实现,人为理想的人,即成为圣人 陆九渊:若某则不识一个子,亦须还我堂堂的做个人(儒学教做人) 元成宗圣旨: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 三、孔子“仁”与“孝” 1.孔子其人(公元前551-479) 生于鲁国,祖先是宋国贵族、商朝王室的后代。其父叔梁纥(he),武士,晚年娶颜氏女征在为妾。孔子出生不久,其父去世,其母颜氏带孔子回到曲阜。孔子16-17岁时,孔母颜氏去世。孔子虚心好学、知书达理,创办私学。51岁时被任命为鲁国的中都之宰、大司寇。54岁开始周游列国14年。前479年周历4月11日,溘然长逝,享年73岁。 孔子出生的传说:龙生虎养鹰打扇 三岁丧父, 吾十有五而致于学 青年时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牛羊) 27岁开始在鲁国朝廷任职,后开始聚众讲学 50岁由鲁中都宰升任小司空(管基建),后升大司寇(管司法),去职周游列国 68岁返鲁,致力于教育,整理文化典籍 2.孔子的“仁”与“孝” 仁者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孟子十字诀: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亲亲---对亲人的爱—父母之爱---孝 立爱自亲始 做人要首先在孝顺 鳝鱼、日本,测试题 韩非子:“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 ,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而况无父子之泽 乎? ”《韩非子.六反》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后汉书。孔融传》 西方人 佛教 儒生是孔子的罪人,道士是老子得罪人,和尚是释迦的罪人---郑板桥 孝与忠 曹丕与邴原 曹丕:“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耶?父耶?”“父耶” 孟子认为孝大于忠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父母论”批判 孝成为礼教带了的问题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仁民—对大众的爱---推己及人 孔子二原则:(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佛家故事阐释仁) 先富后教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