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82 Chinese Journa1of Information on TCM Nov.2008Vo1.15No.11
颈性眩晕治验 3则
皮后炎
(长阳土家族 自治县中医院,湖北 长阳 443500)
关键词:颈性眩晕;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74.915.31;R2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304(2008)11-0082.02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 适,全身冷感,是夜眩晕大作,自觉床铺翻转不定,频频呕吐,头
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 项强痛,巅顶及上背处冷痛如覆冰块状,经服辛温解表类中药
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常见于中老年人。其特点 及静滴抗生素、复方丹参注射液等治疗不见缓解。刻下:面色
是眩晕主要发生于头颈部活动时,如头颈部前后屈伸及左右转 苍白,颈项曲伸旋转不利,四肢不温,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滑,
动时突发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随着颈部位置的复原而缓 脉沉微。血压 110/70mmHg,心率65次/min,体温 36.0℃。
解。颈性眩晕主要为中枢性眩晕,可伴有一系列脑干缺血的症状 巴氏征 ()。颈椎x片示:生理曲线变直,C 椎体骨质增生。
和体征,现代医学对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笔者临证曾治疗 诊断:颈性眩晕,证属寒湿阻滞经脉,夹肝寒浊阴上逆清窍。治
一 些颈性眩晕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撷取一二,介绍如下。 宣散寒除湿、暖肝降逆、温通经脉。方用附子汤合吴茱萸汤化
1 燥热上干清窍,并厥阴风火上扰 裁:熟附片 (先煎)、焦 白术、生姜各20g,茯苓、大枣各 15g,
案例 1:患者,女,45岁,2003年 l0月20日初诊。患者患 红参、白芍、吴茱萸、桂枝各 i0g。3剂,水煎温服,每 日1
颈椎病多年,常间断性出现眩晕、欲吐、颈项酸痛、手指麻木。 剂。另用干姜、吴茱萸、肉桂各 100g,研细末,分3次用白酒
近半年来,又出现眼睛干涩、视物昏花、鼻腔燥痒、口咽干燥、 调成糊状,分别外敷百会及大椎,胶布固定,每 日用热水袋在药
牙龈有时少量出血,手足心发热枯燥,经常自服黄连上清片等 贴上加温3次,每次半小时,2日换药 1次。二诊:药后眩晕呕
清热解毒中药,但疗效不显且渐加重。1周前突发眩晕,视物旋 吐、头及颈项强痛缓解,面色转红,巅项及上背冷痛减轻,四肢
转不定,恶心呕吐,耳呜耳瘁,颈项酸痛,手指麻木,自觉头部烘 渐温,舌淡,苔 白,脉沉。仍守原方减熟附片、生姜各至 15g,3
热如薪燃感,经院外治疗少效而来我处就诊。诊见:面部干涩 剂,水煎温服,2日l剂。药后诸症悉平。
欠润,颈项活动受限,口腔多处点状溃疡,咽部轻度红肿,口渴, 按:初春寒意仍浓,患者头项、颈项外露而伏案瞌睡,致寒
舌红少津,苔黄而干 脉细数。血压 135/80mmHg(1mmHg 湿直侵督脉和与之在巅顶相会的厥阴肝脉,致少阴阳虚、寒湿
0.133kPa)。巴氏征 (一)。颈椎 x片示:生理曲线变直;C 阻滞经脉、气血运行失调和肝寒犯胃、浊阴上逆清窍而致眩晕、
椎体骨质增生。查院外近期心电图、血脂、空腹血糖、血常规 呕吐、头痛和巅顶及上背冷痛如覆冰块状。伤《寒论》304条日:
报告单均无异常。诊断:颈性眩晕,证属燥热上干清窍,并厥阴 “少阴病,得之二三 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
风火上扰。治宜清宣燥热、平肝熄风。方用翘荷汤加味:连翘、 之。”378条日:“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笔者以
薄荷、栀子、桔梗、生甘草各 10g,葛根20g,天麻、钩藤、 两方合用再加桂枝,集温阳、散寒、除湿、暖肝、降逆、通脉于
菊花、竹茹各 15g。并嘱自备绿豆 100g,加开水约 1000mL 一炉,于证合拍,故收效亦佳。因寒主收引,易致脉络绌急,此时
浸泡 1h左右,取皮入药,用汤代水轻煎其药,每 日I剂。3剂 非温通不能舒缓,故前医纯用丹参类药 “扩管”治疗而不能取效。
后,眩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