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笔记加竞赛全集 - 萧山三中.doc

  1. 1、本文档共1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化学笔记加竞赛全集 - 萧山三中

高中化学笔记加竞赛全集 2.1 原子结构 2.2.1 原子结构理论的初期发展 1.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原子”的概念——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首先提出; 近代原子学说——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其要点(1)一切化学元素都是由不能再分割的微粒——原子组成的;(2)原子是保持元素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3)两种或多种元素的原子结合而成化合物的分子,分子是保持化合物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 2.原子的组成 (1)电子的发现: ①1879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W.Crookes)总结了对阴极射线的研究; ②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森(J.J.Thomson)确认阴极射线是带有负电荷的微观粒子——电子,并测定了电子的电荷与质量之比(1.759×108C?g-1),并证明这种粒子存在于任何物质中。 ③1909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Robert A. Millikan)测定了电子的电量为1.602×10-19C,从而计算出一个电子的质量等于9.11×10-28g,约为氢原子质量的1/1840。 (2)元素的天然放射性 原子是电中性的,电子带负电,那么原子中必然含有带正电荷的组成部分,且正电荷总量=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电量。放射性元素衰变是放出α射线,带正电,说明原子中含有带正电荷的微粒。 (3)原子含核模型的提出 1911年,卢瑟福(Renest Rutherford,英国物理学家)α散射实验,提出含核原子模型: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再带有正电荷的微粒——原子核上,核的直径只有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带负电的电子象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样围绕着原子核高速运转。 (4)原子结构的进一步认识: 发现中子,不带电荷,确立近代原子结构模型。 3.氢原子光谱和玻尔(Bohr)理论 氢原子的线状光谱(如右图)经典理论不能解释。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Bohr)提出三点假设: (1)电子不是在任意轨道上绕核运动,而是在一些符合一定条件的轨道上运动。这些轨道的角动量P必须等于的整数倍,也就是说,轨道是“量子化”的。 (2)电子在离核越远的轨道上运动,其能量越大。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原子中的各电子总是尽可能的处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这时原子的能量最低,即处于基态。当原子从外界获得能量时,电子可以被激发到激发态。 (3)由于激发态的电子不稳定,可以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在跃迁的同时会以光的形式释放出能量。 玻尔理论的成功点:1)提出了量子的概念;2)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结果;3)用于计算氢原子的电离能。 玻尔理论的局限性:1)无法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2)不能解释多电子原子、分子或固体的光谱。 氢原子光谱 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间发生跃迁 2.1.2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波粒二象性:1)粒子性——光电效应;波动性——光的衍射、干涉等现象。根据普朗克(Planck)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A. Einstein)的光子学说,光的能量与频率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 (h : 普朗克常数6.62×10-34 J·s) 结合质能联系定律E=mc2,可以推出 能量E和动量P:表征粒子性;频率 和波长:表征波动性。 (2)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波: 德布罗意(L.de Broglie,法国物理学家)1924 年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说,存在着如下关系: ?????????????????? ???????????????????????????? 这种波叫作物质波,亦称为德布罗意波。并于1927年由戴维逊(C.J.Davisson)和革末(L.H.Germer)的电子衍射实验得到证实 ??微观世界如何认识——考虑微观粒子运动的统计规律。 ?2. 测不准原理 ?????? 海森堡(W.Heisenberg,奥地利物理学家)1927 年提出了测不准原理,同时准确测定一个微粒的动量和位置是不可能的: , 或 式中为粒子的位置的不准量,为粒子的动量的不准量,Δ为粒子速度的不准量 (1)对于宏观物体子弹,m=0.01kg ,v=1000m·s-1。若=10-4 m,则 可以忽略不计——宏观物体的速度和位置可以同时准确测定! (2)对于微观粒子电子,半径 r = 10-10 m,≈10-11 m,m=9.11×10-31kg ,则其速度的测不准情况为:则 大于电子的速度(106m·s-1)。所以,电子等微观粒子速度和位置不可以同时准确测定。 2.2?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2.1薛定谔方程和波函数 1.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程 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其速度和位置不能同时准确测定,如何描述其运动规律?用统计的方法来描述和研究粒子的运动状态和规律,量子力学。 19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