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解社会.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了解社会

* * * * * * * * * * * * * * * * 主要的理論觀點 功能論(functionalist perspective) 關鍵人物:陶考特?帕森斯(Parsons) 強調社會的每個部門都是為了保持社會穩定而建構 將社會視為一個由各部門相互連結的巨大網路,而每個部門都參與協助並維持整個體系的工作 若社會生活的某一面向對於社會穩定與存在沒有貢獻,則此面向很容易被淘汰 * 主要的理論觀點 功能論(墨頓) 顯性功能:指這個機制公開陳述且刻意的功能。它包含社會某一面向刻意且承認的社會意義。例如,讀大學是追求學術 隱性功能:指不自覺且非故意的功能,它代表一個機制的隱藏目的。例如,讀大學延緩進社會,降低失業率 反功能:.指一個社會要素或過程,實際上會使社會體系崩潰,或是會降低社會穩定。例如,殺人 * 主要的理論觀點 衝突論(conflict perspective) 衝突論觀點認為社會行為必須用競爭團體間衝突與緊張的角度來分析 衝突指的不一定是暴力,例如,勞資談判、反(墮胎)爭議 衝突的對象可能是經濟資源,也可能是競爭的價值觀 * 主要的理論觀點 衝突論 馬克斯的觀點: 鬥爭不只是階級現象,日常生活中更是天天上演 強調社會變遷與資源重分配,使衝突理論家比功能主義家更「極端」且更「激進」 * 主要的理論觀點 種族觀點:杜保伊斯(Du Bois,第一位獲得哈佛大學博士的黑人)鼓勵社會學家能站在那些無公共決策影響力的群體之角度來看社會 主張社會學必須使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社會問題,例如黑人在美國的醫學研究狀況 * 主要的理論觀點 女性主義觀點(feminist view) 伊達?威爾斯-巴尼特(Wells-Barnett)研究女性美國人和黑人女性美國人的不同 定義:將性別的不平等視為所有行為與組織的中心議題 雖然女性主義常與衝突理論結盟,但女性主義如同互動論一般,通常注重日常生活的個體層面 * 主要的理論觀點 互動論(interactionist perspective) 將日常生活中的社會互動概念化,以獲取對社會整體的了解 此社會學觀點認為,人類處於許多有意義的實體組成的世界中。可能包括有形物質、行動、其他人、與人的關係甚至符號等等。也稱為符號互動論。例如,非語言溝通 肇建者為美國社會學家米德(Mead, 1863-1931) 高夫曼(Goffman)以擬劇法研究 * 主要的理論觀點 社會學方法 這三種觀點在社會學界中都被廣泛的使用 即便是針對同一個議題,這三個觀點都各有所長 * 主要理論觀點演練 請以功能論、衝突論、互動論,3~4人一組討論以下的議題,並將小組討論結果寫在自己的筆記本上: 家庭、學校、性交易 * 應用與臨床社會學 應用社會學: 指將社會學的知識實際運用到人類行為或組織上(解決社會問題) 臨床社會學: 致力於改變社會關係,或是再建構社會機制(如家庭療法) 基礎社會學: 追求的是社會現象基本層面深奧的知識(自殺論瞭解自殺現象但非解決自殺問題) * 發展社會學想像 理論應用 當今研究 不平等社會的顯著性 跨越種族、性別、階級及國家的鴻溝 全球社會政策 * 下一堂課 平時測驗(第一章) 以上課的PowerPoint為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社會學的第一堂課 歡迎,同學們! 呂之蕙 * 歡迎成為新鮮人! 這是一個重要的起點! 學習獨立思考。 學習享受人生。 學習了解社會。 學習認識世界。 * 你在大學的任務 Be yourself + Do your best = 不虛此行 * 傳統學習模式 * 教師 學生 學生 學生 學生 單向教學:我說你聽 ?理想學習模式 * 學生 教師 資料庫 學生 產業 學習過程 每一個人都是資訊與知識的分享者 關於我-呂之蕙 我的背景 台北人 研究興趣是公共關係、溝通談判、健康及科學傳播 我的經歷 公共關係業界六年 崑山公廣系十一年 淡江、元智及南華大學兼任教師 你可以稱呼我之蕙老師或Jessica老師 * 自殺是個人行為還是社會現象? * 自殺現象 2000年, 約一百萬人死於自殺,嘗試自殺者則多達10到20倍 – 平均每40秒有一人死於自殺 , 每三秒有一人嘗試自殺(WHO 1999年 估計數字) 自殺有年輕化趨勢, 在所有國家自殺成為15-34歲人口死亡的前三名主因之一 (WHO 2004年 統計數字) 90%自殺者受憂鬱症及藥物使用影響,但其他社會、經濟、家庭及個人生活危機都值得注意 * 自殺現象 男性自殺死亡率約3-4倍高於女性,但女性則有較高的嘗試率 蘇聯共和國有最高的自殺率,且男性約為女性的七倍 以農藥注射佔了約三成的自殺方法,在部份亞洲國家如中國、馬來西亞及斯里蘭卡等國家,佔了

文档评论(0)

yanchu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