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鸟笼*.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挣脱鸟笼*

研究論文 環境影響評估事件之司法審查密度 283 《中研院法學期刊》第15 期 頁283-329 (2014 年9 月) 掙脫鳥籠* —反思臺灣公共衛生議題裡的因果關係 陳瑞麟 ** 摘 要 當代社會的科技常常變成傷害人類的力量。問題是,在特定的 案例中,科技產品是否真是傷害特定人們的原因?科技的疑似受害 者往往會尋求司法救濟,希望能獲得損害賠償。司法機構不得不進 行「是否有因果關係」的判定,否則無法裁決生產該科技物的被告 是否應負賠償責任。可是,司法對於爭議中的因果關係是否存在的 判定,還是得依賴科學研究—在公共衛生領域中,主要的研究工 具是流行病學調查、醫學診斷等。科學對因果關係的判定依賴於某 種特定的「因果觀念」和「推論方法」。醫學和流行病學主要使用 規律因果觀和統計方法,研究的結果充滿不確定性和爭議,使得法 律系統在面對臺灣當前許多公衛案例時陷入困境。本文提出一個 「結構因果」的觀念—把因果關係視為穩定結構的變動—希望有 * 投稿日: 年月 日;接受刊登日: 年月 日。 〔責任校對:簡蔓 2013 5 1 2013 9 27 婷、吳姿徵〕。 致謝:本文是筆者參與中研院法律所補助、由邱文聰教授擔任總主持人的組 群計畫「法律中的科學 —擷取、轉化與自我再製」之研究成果,這個計畫 使筆者能進行一次跨界的研究和對話,在此對中研院法律所的支持表達感 謝。其次,感謝兩位匿名審查人提供的寶貴意見,使得本文作了相當的修 訂。在計畫成果發表工作坊中,王榮麟、邱文聰、陳信行、陳政亮和其他與 會朋友都對本文提供了有價值的評論和建議,在此一併感謝。 **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暨研究所講座教授。 穩定網址:.twpdf 。 284 《中研院法學期刊》第 期( 年 月) 15 2014 9 助於法律系統在面對臺灣當前公共衛生的爭議案例時,能夠作出最 公正的判決。 關鍵詞:因果關係、公共衛生學、流行病學、科學哲學、 RCA爭 議、疫苗接種。 目 次 壹、導論:兩個需要判定因果關 伍、結構因果觀 係的案例 陸、結構因果在病因學與流行病 貳、問題背景與解答方向:特定 學的初步應用 因果關係有可能被判定嗎? 柒、結評 參、流行病學傳統的因果觀念 肆、因果關係的判準與判定 壹、導論:兩個需要判定因果關係的案例 1967年美國無線電公司(Radio Company of America, RCA )來 臺投資,在桃園設廠,生產電視及電器產品,1992年關廠並資遣所 有員工。1994年爆發有機溶液污染地下水事件。因為RCA公司在生 產過程中,使用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做為清潔溶劑,兩種溶液在國 際癌症分類組織中,被分類為2A級的「可能致癌物」,即動物實驗 致癌性證據充分,但是流行病學資料不足1 。後來前 員工傳出 RCA 1 林宜平,死了幾位電子廠女工之後—有機溶劑的健康風險爭議,科技、醫療 與社會,12期,頁89 (2011年)。 掙脫鳥籠

文档评论(0)

yanchu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