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战国时期“授田”制下的“公民”-南开大学
论战国时期“授田”制下的“公民”
我赞同中国封建社会至晚起自战国说。
封建社会两大对立的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但是封建社会的阶级是等级的阶级。所以这两大阶级的具体组成又很复杂,特别是战国时期更是如此。
就战国时期的农民阶级而言,史籍上称呼他们的概念十分繁杂。但从他们的政治、经济SS地位看,大体可分为四类:一是依附于封建国家的农奴,当时称之为“公民”;二是依附于私人地主的农民,这些人与“公民”相对,称为“私人”;三是拥有一小块土地的自耕农;四是庸夫,即雇农。本文所要讨论的是依附封建国家的“公民”。
一、“授田”制下的“公民”与土地的关系
西周奴隶社会,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名义上属周天子,实际上是由周天子、诸侯、大夫等奴隶主阶级的不同等级多级占有。
人们通常把土地私有作为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私有的主体是谁呢?是从奴隶主脚下新起的暴发户吗?不是。是从事耕种的奴隶吗?也不是。所谓土地私有,不过是原来奴隶主阶级多级土地占有制的等级结构中,下一级剥夺了上一级对土地的支配权。一入东周,周天子一落千丈,诸侯不再买他的账,诸侯把自己所占有的土地归己所有;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的大夫,势力超过了诸侯,再也不把诸侯放在眼里,他们所占的土地归自己所有了。再往下,一部分士也占有一部分土地,但为数不多。所以,当时土地私有的主体是诸侯和大夫。
战国时期各封建诸侯国的君主,一部分是春秋时的诸侯蝉联而来的,如楚、秦、燕等;一部分是春秋时的大夫经过夺权而形成的,如齐、韩、赵、魏等。但无论前者或后者,都继承春秋既有的地位而拥有大量的土地。由于这些诸侯是封建政权的主脑和中心,他们所占有的土地同时也就是封建国家的土地,韩非称之为“国地”。我们可称之封建国有制。
除封建国有土地外,也有一部分土地落入了私人手中(关于私人土地的出现与发展,将另文说明)。不过在整个战国时期,封建诸侯一直拥有最大数量的土地。这可从如下几方面得到证明:
1.从赏赐臣属巨额土地看:
赵简子“赐扁鹊田四万亩”。
赵烈侯喜爱音乐,要赏给著名歌手枪、石二人各“万亩”。
魏国的公叔痤打了胜仗,魏惠王论功行赏,一次赏赐土地总合达一百八十万亩。
卫嗣君为留薄疑仕卫,爵薄疑为上卿,并“进田万顷”。
王翦领兵出征前,向秦王政请求田宅,为子孙留作产业。
《韩非子·诡使》篇记载韩国政治腐败,赏罚无法,出现了“女妹有色、大臣左右无功
,择田而受,择田而食”的情况,说明韩国君主手中有大量田宅可供这些人选择。
2.从以田作为臣属的俸禄看:
“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
齐国也有禄田,官僚“去之日,遂收其田里”。
“武阳君郑安平死,收其地。”
甘罗出使有功,秦王“复以始甘茂(甘罗的祖父)田宅赐之”。
“禄田”有授有收。战国时期官僚队伍很庞大,“禄田”不会很少。
3.从用田宅赏赐军功看:
魏实行选兵制,“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
吴起任魏西河守,不经君主批准可以用田宅明法赏功,证明这些田宅属封建国家所有。
秦规定,能得敌“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
当时各国都备有大量田宅用来作赏赐品。韩非子说:“夫陈善田利宅所以战士卒也。”“夫上所以陈良田大宅,设爵禄,所以易民死命也。”《管子·八观》中也说:“良田不在战士,三年而兵弱。”
封建国家用来赏赐军功的土地有授也有收,《韩非子·诡使》中讲,战士“身死田夺”。
4.从用田宅招来他国之民和鼓励增殖人口看:
《商君书·徕民》中提出,用分给田宅的办法,招三晋之民来秦。
梁惠王说:“寡人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惠王话中未涉及土地,但从中可分析出:第一,他来回移民,手中无田宅是难于实行的;第二,他希望邻国之民逃到他这里来,肯定得有土地进行安置。因此,不妨认为,梁惠王手中握有田宅是他讲这段话的前提。
《管子·入国》篇提出:“取鳏寡而合和之,予田宅而家室之。”这是主张用田宅鼓励鳏寡结婚以增殖人口。
以上事实足以证明封建国家占有巨量土地。封建国家的土地用作赏赐的只是一部分,更多的土地是用来授与农民,以资进行剥削。
封建国家把土地分给农民,当时叫做“授田”(“受田”)、“行田”、“分地”、“均地”、“辕田”等。我们可总称之为“授田”制。受田的农民叫“公民”。
“授田”是在奴隶制瓦解,封建生产关系萌芽过程中出现的。春秋后期战国前期普遍实行。“授田”是从统治者方面说的,“受田”是从农民方面说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藏獒种质资源鉴定技术简介提及藏獒,首先闪过脑海的莫过于它的神秘.DOC
- 行政强制(共16项)-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信息平台.DOC
- 行为功能介入方案及行政支援.PPT
- 英国儿童用药有三分之一只经过成人临床检验-正修科技大学人事处.DOC
- 表1研究变项之信度分析.DOC
- 落实手术部位标记及辨识.PPT
- 衣的礼仪.PPT
- 表达特色.PPT
- 表面态载流子.PPT
- 药物教育.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