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校精神文化自觉生成的方向、
DOI:10.14121/j.cnki.1008-3855.2011.18.009
学校文化建设 教育发展研究2011.18
编者按:经过对学校文化建设领域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梳理,尤其是对一些学校的有效实
践的提炼,研究者形成了“主动生成学校文化”的系统思路。其中,直接针对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
动文化、环境文化这四个具体领域的分项措施可以构成一个系列,用以建设学校文化的整体场景,
并采用“工作方向———行动路径———具体措施”的框架整理了每个领域开展文化建设的系统方法。
显然,没有一所学校在真正建设学校文化时会只选择其中一个项目,但同时无论学校文化建设之路
的综合性有多强,都需要通过这些具体项目来推进。本刊将分四期连续刊发这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学校精神文化自觉生成
的方向、路径及措施
笮李伟胜
摘 要: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确认并保障学校教育专业品质的关键变革领域。它可以将体现学校精神文化的标
识系统、历史成果、现实成果等“文化作品”作为运思平台,用以透视表述方式程式化、学校特色不清晰、思考线索混
乱等问题,着力辨析和形成本校在理解和彰显教育真谛方面的主见,选择适合本校的办学理念,并将其渗透于日常
教育活动之中,化为生动的实践形态、培育彰显本校文化特色的新英雄和新作品。
关键词:自觉生成;精神文化;文化作品;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方式
今天,在引领学校实现更高境界的内涵发展之 学”(school educational philosophy);不过,早有学者
时,学校文化建设可以参照“主动生成学校文化的系 指出这些陈述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特色、陈词滥
[1]
统思路”,将“文化作品”(包括静态的“书面资料”和 调、华丽空泛、混淆概念(哲学假设、目的、目标、理
[2]
动态的“教育活动”)作为关键的运思平台,让学校成 念、伦理规定)。 在将目光投向我国中小学的“学校
员(学生、教师和领导)在解读、创造、使用和更新学 精神文化”这一领域时,我们会发现同样存在类似的
校文化作品的过程中提升学校教育品质。据此,我 复杂局面。
们就能立足于改革学校日常教育活动、更新师生日 1.生成学校精神文化需要面对的三个问题
常生存方式,在胸怀大志的同时脚踏实地,致力于优 (1)表述方式程式化,难显富有生命活力的真诚
质学校文化的自觉生成。其中,学校精神文化则是最 追求。很多学校在表述精神文化时已有一套程式,如
需要探索的一个领域,因为只有学校成员的思想先 “校训+ 三风(校风、教风、学风)”或办学宗旨、发展
进、思路清晰,才有可能将寄托着人类美好理想的教 愿景、核心价值观,它们固然有可能让文字意义更为
育事业带入更高境界。 清晰、文化标识更为精致,但也有可能让学校成员感
觉一种疏远感,乃至于让人困惑:师生员工每天经历
一、工作方向:生成新的思想,彰显生命尊严
的真实的学校生活,与这些表述方式之间,究竟有何
欧美等国中小学流行陈述各自的 “学校教育哲 联系?另一方面,它也有可能让人在炫目的文字游戏
李伟胜/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 副教授 (上海 20006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