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听号”电信诈骗案中音频分析的原理及防范 - 北大法宝.PDF

“听号”电信诈骗案中音频分析的原理及防范 - 北大法宝.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听号”电信诈骗案中音频分析的原理及防范 - 北大法宝

2014 3 Mar.2014 年 月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3 150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Police No. 3 Ser. No.150 第 期总第 期 “听号”电信诈骗案中音频分析的原理及防范 赵晓波,王锦晖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公安局,江苏无锡 ) 【摘 要】“听号”诈骗案是一种新型的电信诈骗案,作案人在与被害人通话中,偷录对方拨电话银行的拨号音后, 对其进行分析,然后获得被害人的银行账户号和密码,再实施转账。作案手段隐蔽,被害人容易轻信。从通讯原理和 声学分析的角度,对“听号”的可行性和原理进行探究,旨在为侦破此类案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导,以及有效预防此类案 发生。 【关键词】诈骗;听号;案件防范 ( ) D631 A 1673 2391 2014 03 0167 03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2 2011 5 近来,在光明网、中国新闻网、网易等各大网站 案例 : 年 月,浙江王某在网上采购原材 上,刊登了一则题为“听声破密码、谨防新型诈骗”的 料,与对方签订了合同,并将定金付到对方的银行账 新闻,报道了作案人通过“音频解码器”录下拨号声 号。之后,王某接到自称该公司送货司机电话,要求 音,破译银行密码进行转账的诈骗案。采用辨听电 其办理建设银行的电话银行转账业务,待验货后,用 话拨号音频的方法,破解被害人的银行账号及密码, 电话银行支付余款,然后卸货。王某在办理了电话 , 转账业务后,对方以测试电话银行转账业务是否正 是比较新型的诈骗案 ,俗称“听号”诈骗。这类案的 作案人作案手法隐蔽,公众知晓度较低,被害人很容 常为由,让王某先用电话向其指定的建行账号打款1 易上当受骗。公安机关在侦办此类案时,必须要了 元钱。接着,王某便在未挂断通话手机的情况下,使 解整个作案过程、一些具体的作案手段及其技术原 用固定电话的免提功能,让对方听到向其账号成功 1 理。这类“听号”诈骗案咋听起来有些玄妙,实则不 打入 元钱的操作。其间,对方多次称听不清楚。王 然。为了给公安机关侦破此类案提供技术支撑,更 某换了一只声音比较响的电话机再次操作,对方终 为了防患于未然,特将“听号”诈骗案中辨听号码的 于表示认可。而此后,对方王姓司机以天色已晚为 技术原理予以介绍。同时,警示广大电信用户提高 由,推说第二天送货。当晚,王某建行账户中的资金 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被人分两次转走,总计81940 元②。 从上述案例看出,作案人是通过网络发布虚假 一、相关案例 信息引诱被害人,要求被害人在交易时进行电话银 1 2011 6 案例 : 年 月,浙江李某通过百度,找到一 行转账支付,并在通话联系中,以测试被害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