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当好人没关系(上)
不當好人沒關係(上)
文/丘美珍
取自《不當好人沒關係》:布瑞克 心理學家兼管理顧問
許多人活在無法拒絕當好人的陰影中,心理學家兼管理顧問布瑞克在《不當好人沒關係》一書中,呼籲這些習於取悅別人的「好人」,採取行動,為自己活!
這些困境,你是否覺得似曾相識?對有些人來說,要開口拒絕別人是人生中最困難的事情。雖然心裡百般不情願,卻因為不想讓別人失望、不要被別人說成「壞人」,總是開不了口說出個「不」。不敢拒絕、不願意正面衝突,真的能換來我們心目中的「好人」嗎?所謂「好人」的代價,是不是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呢?
心理學家兼管理顧問海芮葉.布瑞克(Harriet B. Braiker)指出,沒有辦法對別人說不的人,被稱為「取悅者」。習慣性的取悅別人,是一種強迫行為,這種取悅傾向常替自己帶來莫大的壓力,如果情況嚴重甚至會造成情緒失控、身心失調。因此,布瑞克向取悅者大聲疾呼:不當好人沒關係!他並在書中深度分析「取悅症」,幫助深受「好人」壓力所苦的人,為自己活,遠離取悅他人的夢魘。
為什麼我想取悅別人?
我們生理上的基因的編排和社交模式最深層的指令,都催促我們要積極地尋求他人的讚美和肯定,尤其對於有控制力的獎勵(例如關愛、社會地位、學校成績、薪水等)的重要人物,他們的讚美肯定更加重要。
取悅者會沈迷,是因為取悅行為讓他們贏得所渴望的肯定。如果某件事讓你感覺很好,那你就可能會持續去做這件事,以便繼續維持這種美好的感覺。一般而言,我們生命早期最重要的角色是父母。因此,大部份的孩子會試圖取悅父母,以獲得肯定、安全感。這種看似和諧的親子關係,有時卻因為父母的偏執而變調,讓小孩成為依賴「肯定」而行動的傀儡。
特別是當父母以愛作為條件式的獎勵時,他們就等於將小孩推上尋求肯定之路,最後變成一個取悅者。當小孩的外貌和舉止能讓父母滿意時,父母就會幫小孩貼上乖寶寶的標籤,也會讓他們感受到愛的價值。但是當小孩無法取悅他們時,愛就被收回了。這樣條件式的父母之愛,對小孩會有深遠的負面影響。
這種取悅症,從兒童時期開始萌芽,隨著年齡增長,慢慢地演變成取悅症的三大成因(包括:取悅心態、取悅習慣、取悅感覺),最後不知不覺成為一個取悅他人,自己卻不快樂的取悅者。
取悅者的錯誤認知
取悅者對人際關係有不正確的假設。例如,別人的需求、期望,比我自己的需求重要,無論如何,我都不應該讓別人感到失望或受挫;我應該永遠抱持和善,不去傷害別人的感覺;我應該永遠快樂歡愉,絕不向他人表現出負面的情緒;我絕不將自身的問題或需要加諸在別人身上;別人應該永遠喜歡我、肯定我,因為我替他們做了許多事情。
大部份的取悅者相信,如果沒有把別人視為優先,就會被人認為是個很自私的人,而自私的人將不值得被別人關愛,最後都會被遺棄,過著悲慘的命運。取悅者認為,必須要不斷付出、做很多事來取悅別人,這樣才能贏得愛和關懷。取悅者在人際關係中,總是將別人的需求和自己的需要放在不對等的地位,使得自己的生活常常因為必須配合別人而失調。事實上,行事以自我為本位,跟所謂的自私,是不同的。
「施」並不一定永遠比「受」有福,人際關係最好的平衡狀態,是施受兼備。而要改變這些假設,必須先改變自我觀念中對於「和善」的認識。
不和善沒關係
無法隨時和善待人,沒關係。乍聽之下,這個觀念似乎仍然具有威脅性,因為取悅者長久以來,一直擁有和善這項特質。但是,仔細想想,讓和善成為自我觀念的中心,已經讓身為取悅者的你付出多大的代價?
你現在需要朋友幫忙,構築新的自我觀念。如果去除掉和善這個字時,別人如何看待你?理想的自我觀念越貼近你真實發生的行為,你的自尊就會獲益越多。增強自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你的表現就像你理想中的自我。
取悅者要破解自己的心結,就要告訴自己:我自己的需要、慾望和意見,跟別人的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照顧自己,讓我愛的人知道我也有需求,讓他們知道他們也應該承擔一點責任來幫我滿足這些需求;擺脫尋求肯定癖,做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感受;想說「不」,就別說「好」。
好人是可以說不的。如果說「不」讓你這麼充滿焦慮及罪惡,請這樣想:為了保留向最重要的人說好的權力,唯一的方式就是,對某些人、在某些時候堅決有效地說不。在適當的時候向適當的人說不,並不損及你在別人眼中的價值。相反地,這會增加你的價值。
下週將延續本週主題繼續探討取悅者的早期經驗以及如何有效管理關係中的衝突唷!
文章出處:
丘美珍(2011)。
輔導文宣 第7期 102年10月28日發行
鄰居的阿蓮今年要考大學,她一直對文學有興趣,希望能讀中文系,但是她媽媽反對,希望她考慮商學院的科系。阿蓮考慮很久,最後還是決定聽媽媽的話。
同事打電話來,請你星期天到飯店支援產品發表會。你已經為了工作加了一個禮拜的班,其實你想趁週末在家休息,但是,你就是無法開口說不。
你一直討厭參加應酬,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