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第五期 《音乐创作》
他与中国新音乐发展的脚步同行
一 己作曲家王震亚的艺术人生
王 萃
提 要:对一位中国作曲家做 出历史性的客观评价,是一项严肃而意义深远的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王震亚先生一贯
致力于对 中国传统音乐领域的研究和创作 ,在民族和声理论的探索、京剧音乐的挖掘和整理、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以及对
中国古琴音乐的改编和创作等方面,在中国音乐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做出过杰出的历史贡献。追寻作曲家走过的艺术人生,
谨以此文将王震亚先生不同时期在音乐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加以梳理,敬献给王震亚先生9O华诞。
关键词:王震亚 传统音乐丈化 五声调式和声 十二音序列 琴曲
2o12年 3月 1日,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王震亚先生从事音乐工作65周年暨9O华诞学术座谈会。王震亚先生依然身体
‘硬朗、耳聪 目明、思维敏捷,保持着一贯谦和低调的大家风范。他恳请出席会议的各位同行同事、专家学者,为他前不久在
北京音乐厅举行的音乐会作品提意见,以便于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在会议结束前的简短发言让人为之动容:“古代的东西并
不是跟现代的东西矛盾的,现在我们很喧嚣的时代,每个人都很匆忙,我们也很羡慕柳宗元的田园生活方式,只是做不到。
我们对民族音乐的投入和研究不能算是很多,我们在民族音乐的研究方面究竟做了多少工作,值得思考。我们民族音乐的部
分空着一大块呢!底子是空的……”聆听先生忠言,简短朴实的字里行间透着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深切忧虑。
回顾王震亚先生与共和国一路历经风雨的艺术人生旅程,从中发现他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和传承民族音乐的意识始终
贯穿在他一生的音乐活动中。以下从三个方面对王震亚先生的艺术人生给予总结:
一
、 与共和国同行一路走来的足迹
他是勇者,同时也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研究和倡导音乐创作民族化道路上的先驱。翻开尘封的历史,王震亚出生
时的中国还是清王朝衰落后军阀割据、战乱四起的动荡年代,同时也是近代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重大历史变革时期。1922
年,王震亚出生在河南镇平,他的音乐创作活动始于20世纪40年代国立音乐院的求学时期。在此期间,曾创作 《钢琴赋格
曲》 《弦乐四重奏》 《小提琴幻想 曲》等作品,同一时期他还经常与 “山歌社”的同学们一起研究民歌的改编,创作了多部合
唱曲。这些实践活动为他后来长期地致力于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与不断开拓中国新音乐发展道路确立了方向。1946年王震亚
发表的专著 《五声音阶及其和声》,在民族调式音阶及其和声理论研究方面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无疑具有先导的地位。
1947年于国立音乐院作曲系毕业后,49年即开始了中央音乐学院建院的繁忙工作中。在 1952年至 1954年间,王震亚
接受时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吕骥先生之托,前往戏曲研究院专门潜心研究京剧音乐。在两年左右的潜心学习研究中,他虚心
向张宇慈、屠楚才两位行家求教,并有幸聆听到多部传统剧剧 目的老唱片,最终得以用简谱及五线谱将京剧的生旦净末丑各
种唱腔记录下来。对京剧音乐唱腔上下旬的句法结构、腔词关系及唱腔与京胡的关系等方面均有深入的研究和发现。在对经
典曲目进行音乐分析的基础上,著有 京《剧 (贵妃醉酒)音乐分析》 京《剧 (玉堂春)音乐分析》等论文,并编写教材为作
曲系开设了 “京剧音乐研究”课程,率先在音乐院校将京剧音乐引入课堂。
他是仁者,同时也是一位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积极参与社会性音乐艺术活动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5O年代初,新
中国建立伊始,百废待兴。王震亚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央音乐学院建院先期的工作中,并先后为干部进修班和作曲系开设了和
声学、配器、歌曲写作等课程。1954年至 1958年间,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王震亚先生在苏联专家古洛夫的指导下悉心
创作,留有大量相应于教学使用的各种体裁形式的作品;70年代在中央五七干校期间,为推广音乐普及教育,编写了系列
儿童简易钢琴曲;他带领中央音乐学院的年轻的歌唱家、作曲家们集体创作了一部西洋正歌剧形式的原创歌剧 《青春之歌》;
198o年至2OO1年在他先后担任 《音乐创作》副主编、主编等要职期间,为更好地适应当时中国现代音乐创作的繁荣局面,
特开辟多种启迪、倡导新音乐发展的专栏,为作曲家们提供展示其创作成果的平台。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