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注演示实验中的“象中相” - 南京实验中学
关注演示实验中的“象中相”
【案例描述】
在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有一个关于铝热反应的演示实验。在一次校内公开课上我按教材上的实验步骤演示该实验,用滤纸做好了纸质漏斗架在铁圈上,下面放置一盛沙子的蒸发皿。然后将5g干燥的氧化铁粉末和2g铝粉均匀混合后放入纸漏斗中,在混合物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固体,中间插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用燃着的小木条点燃镁条,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学生在惊呼实验现象壮观的同时我也发自内心的高兴,实验很成功,效果很明显。我按照既定的上课步骤指导学生回答实验现象,学生回答的也很准确:剧烈燃烧,火珠四射,生成火红的熔融物。我继续追问:火红的熔融物是什么呢?经过课前预习的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铁”。课堂节奏都正按着我设计的进行,就在这时一个学生突然举手提问:“老师,你怎么知道火红的熔融物是铁呢?”其他同学马上回答他:“不是铁还能是什么?难道还能是铝啊?”。这时我适时引导:“那同学们想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熔融物是铁?”“用磁铁就能证明是铁”同学们异口同声。“那为什么不是氧化铝呢?”我继续追问,课堂陷入短暂的沉默,“老师,氧化铝熔点高。”同学们又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课堂上出现了从没有的热烈。课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中。
【案例反思】
启示一:利用“象中相”可以将“演示实验”衍变为“探究实验”,从而让演示实验焕发新的生命力。
著名的教育家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多少化学知识,教师要回归一个激励思考的引导者、交换意见的参与者、组织活动的协调者的角色NaOH溶液NaOH溶液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几滴新制氯水,变无色。为什么试管中的最终变为无色?NaOH与氯水中HCl、HCO发生中和反应,C(OH-)减小褪色在含酚酞的NaOH溶液滴入HCl溶液至溶液褪色,返滴NaOH溶液含酚酞的NaOH溶液,滴入氯水至溶液褪色,再滴NaOH溶液学生在讨论、交流基础上获得共识新制氯水使NaOH的酚酞溶液褪色,是由于HCO的氧化漂白作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任何学习都是一个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教材之间的交互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教材生命活力。的相互渗透化学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知识性较强的学科,它与中学各科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关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思维品质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激活课堂,还能引导学生利用思维时空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观察、思考、感悟这给起着关键作用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思路要开阔,,不断研究教法、学法,这样才能居高临下、科学严密、灵活娴熟地组织,及时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控制教学进程,设计出既的课堂
第3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