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天地逍遥游──古文阅读心得写作教学实施范.doc

古文天地逍遥游──古文阅读心得写作教学实施范.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文天地逍遥游──古文阅读心得写作教学实施范

古文天地逍遙遊──古文閱讀心得寫作教學實施範例/北一女國文科孟慶玲老師 一、緣起 高中教育的目標是為高深學術研究作準備,而「閱讀能力」就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英文閱讀能力」讓我們與外國人溝通,而「古文閱讀能力」就是我們跟老祖先溝通的工具。中國典籍浩如煙海,老祖宗的智慧博大精深,只是近兩三百年來,因政治外交的失利,搞得民族自信心喪失,大陸上有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一般人已看不懂石碑的文字和門楹上的扁額對聯,更不要說是古書了。而台灣在西力東漸下,也不斷刪減國文授課時數。教學時數不足,顯現出來的就是: (一)學生的國學常識嚴重貧乏:劉宋、趙宋搞不清楚;唐傳奇、明傳奇不明所以;晏子、晏殊不知誰是誰;和尚、道士以為是同一種人…… (二)古文閱讀能力很差:看到文言文就害怕,看不懂、誤解的情況很多。 (三)寫作能力低落:不能謀篇,不能抓住重點,言之無物。 (四)錯字連篇:錯字、白字、簡筆字,筆畫潦草的越來越多,能寫工整流利的越來越少。 (五)用詞不當:遣詞用字不精準、不正確。例如:一「位」歹徒。 以上的情況比比皆是,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嚴重。這樣下去,將來可要怎樣自己看古書,獨力作研究,甚至發表研究成果呢? 所以一套輕鬆的、有趣的、能深入中華文化的、能持之以恆、永續經營的古文閱讀補充教材一直是我心中念茲在茲的大事。 為避免與課堂上的正式教材重複,我刻意避開「古文觀止」一類的有關聖道倫常、至大至剛的議論文,而偏向於雜史野史的記載,生活化、故事化、趣味化,希望能深入到文化的普遍層面,引發興趣。 記得我大學時的老師王先漢先生,他說他小時候,每當放寒暑假,住校的都回來了,而家裡兄弟姊妹眾多,一見面就吵個沒完,大人受不了孩子們吵鬧,就一人丟一本小書去讀,一拿到書,就各人找各人安心的角落去享受。他說他們拿到的「小書」是「資治通鑑」! 於是,讓孩子把「資治通鑑」當小說讀,就一直成為我心目中至高的理想境界。 古文閱讀心得的活動我也作了幾十年了,早年影印古書,製成講義,讓學生自行剪貼、自行標點、寫作心得。等批閱完畢,我再挑一兩篇在課堂上唸一唸,講評一下。但是理組班因上課時數少,簡直抽不出時間來處理善後的講評。但是我私心裡,對理組班卻是很有寄望的。 我總覺得中國的醫藥、算學、天文、建築、農牧、冶金、陶磁、紡織、服飾、烹飪、食品加工::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古書中必有大量智慧潛藏在裡面。眼前大家都往外國去淘金的當兒,其實老祖宗早替我們留下了礦脈,理組班的孩子若擁有好的古文閱讀能力,不就是擁有一柄好鏟子,助你掘到金礦嗎? 為了解決時間不足,無法講評的困擾,這一年,我才想到製作講義,先把優良作業打好,再加一點我自己的淺見,這樣即使沒時間講,就自己看還更清楚了。 自從製作講義後,因為有了互相觀摩,成長進步是驚人的。我常常在燈下,瞇著老花眼,看著孩子又查資料、又加注解、又加插圖,認認真真旁徵博引寫出來的心得感想,都感動得要老淚縱橫呢! 只希望兩年的接觸古文,能讓妳不怕古文,有豐富的國學常識,提升妳的國文素質,將來有獨力作研究的能力。就好像孫悟空駕著觔斗雲,上天下地,無所不能:去王母娘娘的瑤池吃蟠桃,去太上老君的兜率宮吃仙丹……愛去哪個洞府,就敲開哪個洞府的大門,把大大的寶藏搬回家。 二、學生習作示例 (一)河中石獸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於河,二石獸並沈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餘里,無跡。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秭,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於沙上,漸沈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眾服為確論。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 ,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漸激漸深 ,至石之半 ,石必倒擲坎穴中 。如是再齧,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於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學生作品】 在滄州之南,一座臨河而建的山門傾倒了,而二尊石獸便沉入河中。經過了十多年,僧人募款重建,在河中尋找石獸,竟然找不到。他們以為石獸被水沖走,便划著小舟,拖著鐵耙,向下游找了十餘里,卻沒找到。一名講學的人,認為石頭不比木塊,不會被暴漲的河水沖走。因石頭重而沙鬆浮,石應被沙埋在底部,然而,眾人皆相信的論點卻被一名老河兵否決,老兵說要到上游找石頭,因為水沖不走石,激濺的水流沖走石頭附近的沙,形成小穴,等到穴越來越深,石頭便向著沙穴傾倒,如此反覆循環,石獸就逆流向上了。  文中的講學家,讀的書應比老河兵多吧?但他只注意片面的,不完整的概念,憑直覺斷言石獸應被沙埋在底下,思考得不夠深入透澈,反而敗給一個專精於河流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