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绘画中的线条特质浅述.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绘画中的线条特质浅述

蘇峰男教授服務公職四十年退休紀念《書畫藝術論文集》 唐宋繪畫中的線條特質淺述 楊欽智 宋代繪畫對於自然山水景物作為描繪的對象,並非是對於景物的直接摹寫再 現,而是強調自然山水能藉由畫家長時間下的觀察,總結出對於自然山水景物的 四季特徵(或符號) ,再藉由畫家回到書齋中,利用所得到之山水景物特徵,重新 藉由畫家構作於紙張上,在此,長時間觀察景物的畫家所重視的是在不同的季 節、氣候、時間、地區下自然山水的變化,如郭熙(約 1000-1090)在《林泉高致》 認為: 「山,春夏看如此,秋冬看又如此,所謂四時之景不同也;山朝看如此, 暮看又如此,陰晴看又如此,所謂朝暮之變態不同也;如此是一山而兼 數石山之意態,可得不究乎?」 對於山水景物這外在客體,畫家主體不斷藉由的長時間客觀觀察,不斷的總 結下自然山水的特徵(或符號) ,這過程是不於西方文藝復興之後的構作模式-一個 科學程序下所構作的作品。中國宋代時的畫家,不斷的長時間下面對自然山水, 但卻不是立即當下地畫下對象,而是將長時間累積下對於自然山水樹石的特徵, 加以簡約地概括為一系列的符號,並加以記憶回到書齋後才進行繪畫的創作,這 過程中,畫家主體不斷是繪畫構作下一個重要的媒介。 而中國文字中「畫」的解釋在《說文解字》「畫」:「畫,介也。從聿,象田四 介,聿所以畫之。」,「介」與「畫」在《說文解字》皆是相互之意:「疆界、界 限」,「聿」表意的是手執毛筆的姿態,「畫」即是拿著毛筆書寫下田的四邊邊界, 但有趣的是,這「田」字並非是視覺所觀看到具有透視的景致,而是人們在田中 行走後,身體所感知到「田」的一個物理空間下的造形。「畫」的字意或許指的 是在書寫的過程中,藉由毛筆劃下、界定了物體的邊緣,用以呈現該對象物。 山水符號是藉由軟性書寫工具所界定、限定所呈現,而宋代水墨畫中的線條 有者不同於五代以前將書寫線條(指繪畫)視為一種中性元素,只為了成就圖形形 象的視覺工具,在此,宋代繪畫更針對了對於框限符號的線條,要如何表現的山 水景物之質地更加著力,宋人韓拙〈論觀畫別識〉: 293 楊欽智〈唐宋繪畫中的線條特質淺述〉 「雖有其格而家法不可揉雜者何哉?且畫李成之格,豈用雜于範寬?正 如字法,顏柳不可以同體,篆隸不可以同工。……“李公家法墨潤而筆 精,煙嵐輕動,如對面千里,秀氣可掬。”次觀範寬之作,又云“如面前 真列峰巒,深厚氣壯雄逸,筆力老健” 」 李 公 即 指 的 便 是 李 成 , 李 成 (919-967 ),字咸熙,祖籍長安(今陝西 西安) ,據《宣和畫譜》:「其先唐之宗室, 五季艱難之際,留寓於四方,避地北海, 遂為營丘人。」營丘即為今日山東淄博臨 淄,所處正于魯西北平原與膠萊平原的交 界,所見平原景色平遠開闊,偶可見古老 岩質,經長期風化剝蝕,而山體呈現低矮 渾圓。以現在傳李成所遺留下來的作品 〈喬松平遠圖〉,除了畫中景致與李成所 居之山東淄博臨淄相契合,更重要的在畫 中筆跡的呈現:山石以弧形或點或皴擦, 線條在配合岩石造形下曲折變化,畫中多 不施以濃墨,以較為濕潤且淡的筆跡勒造 形,畫中的線條被解放,線條粗系變化分 明,是不同於過去所使用的鐵線描的繪畫 線條。線條在這裏除了呈現山東淄博臨淄 石紋肌理外,在〈讀碑窠石圖〉中更包含 著當地的氣候特色,如: “寒林",宋人 韓拙:「至於寒林者,務森聳重深,分佈 北宋 李成 喬松平遠圖 軸 而不染,宜作枯梢老槎。」。「枯」在此可 絹本 水墨 205.6 × 126.1 公分 解釋為樹木寒林,在天寒時樹枝乾枯之 日本澄懷堂文庫藏 狀。或解釋為用筆的狀態,特意的使用乾 墨畫出老樹因氣候乾燥而乾裂的質地,乾墨用筆的形容與畫出的樹幹質地狀態語 詞相似,氣候影響景物,畫家便利用相似的筆墨形質來進行繪畫。在山東地區冬 季時,氣候乾冷,缺乏水氣,而林木便會因氣候而落葉,表皮乾裂粗糙。李成在 表現寒林時,便是運用濃墨勾繪出冬季雜樹枯枝,藉由線條中的乾濕、濃淡來表 現物體質感,在描繪的季節的不同而所使用的筆法也會加以改變。同樣對於在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