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之隔   诗,是最精炼的语言文学。诗歌鉴赏,是十分复杂的精神活动。因此,即便是浅易凡近的诗,一般的学生仍然视鉴赏为畏途,深感无从措手。何以故?约而言之,在一“隔”字:隔于语言、文字,隔于时代、思想。   诗在语言、文字上有何特点?须从诗的特殊性说起。诗(中国古诗),主要是抒情性作品,叙事诗乃是少数。既是抒情,则自求其所抒之情也能感染他人。然则直接抒情吗?抒得好固然是好,如《人间词话》所举数阕,“甘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所谓“专作情语而绝妙者”;但抒得不好的则不知所言。盖主观的情感宣泄只有个人的意义,要能感染他人,最有效之方式还是托物起兴、借景抒情,借景物为中介以求他人亦能了解自己所抒之情。由此,带来诗在语言、文字上第一个特点:极重含蓄。重含蓄,则读诗之人需揣摩。刘禹锡《乌衣巷》“寥寥二十八字,写尽华屋山丘,沧海桑田之感”[1],所凭藉不过“野草花”、“夕阳斜”等简单字面,遂以寄其深慨,令后人吟诵至今。此其一。其二,中国诗既以抒情写意为特色,篇幅亦大都随之较为短小,后来更走上格律化的道路,字数、句式、平仄、押韵都受严格限制,这就带来诗在语言、文字上的另外两个特点:重音乐性,语词高度凝练。如何使语词高度凝练?既在结构上采取跳跃法:意象的组合只遵循情感、想象的逻辑,“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超越了时间,并跨越了空间;在用词、造句上则是“改变词序、颠倒语序、省略句子成分”[2]等等,如习见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绿”用作动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六种意象不用任何介词、连词连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上句为“应笑我多情”之倒装)等皆是。再如李清照《一剪梅》中上片开头三句:“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何以“独上兰舟”之前须“轻解罗裳”?不少读者感到费解,专家学者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周啸天教授认为,应从诗词的特殊语序上着眼,“红藕香残”写户外荷塘,“玉簟秋”写室内之物。“轻解罗裳”乃是对应“玉簟秋”,写夜间孤眠情事;“独上兰舟”乃是对应“红藕香残”,写日间采莲情事:无论哪种情况,女主人公都寂寞难耐。如此解释,十分合理。总之,各种“变形”,其作用则是“取得新、巧、奇、警的效果;增加了语言的容量和弹性,取得了多义的效果;强化语言的暗示性,取得了传神写意的效果”[3],但由此而来也就给初学者增添了无数困惑。鉴赏(“欣赏”或更妥当)中国古诗,若对其语言、文字特点毫无了解,在关键处难免会莫名其妙,有时简直是不知所云了。   语言、文字是诗的载体,而诗终归是时代、思想(情感)的结晶。《文心雕龙?时序》云:“文变染乎世情,兴废关乎时序。”鉴赏诗,往往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把具体的作品放到时代思潮、一代诗风中加以考察,从而(才能)透过皮相,把握住本质。”[4]同是送别,盛唐慷慨高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透露出前程万里的信心;晚唐则浅吟低唱:“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别离的惆怅里寄寓着时代的哀音。由盛唐的风骨气象到晚唐的黯淡凄迷,不正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真实写照吗?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唐宗宋祖,皆能一统天下,未必稍逊风骚,何以稼轩追思千古,独思刘裕、孙权而不及其他?联系当时背景来看,则一目了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国势阽危,如在风雨飘摇之中,而不思进取,焉能如孙仲谋、宋武帝之睥睨江北、抗衡中原耶!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短短两阕之中,气势奔腾,自有尺幅千里之势。“入世与超世、?n郁与旷达、进取与无为、施展怀抱的雄心与放情山水的意趣”[5],是那么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这就绝不仅仅是一己被贬的偶然感触了,其背后是“整个人生的空漠之感”[6],是整个中国的思想、文化,“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情而颇作玄思”[7]。或独赏其“江山如画”,或偏爱其“雄姿英发”,只能是略见一斑了。生于数百年甚至千几百年后的我们,要谈鉴赏,就不仅要“知人”,更须“论世”,要对古代社会、思想有一定了解,否则就难免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雾里看花”了。当然,鉴赏无止境,领悟有次第,黄庭坚跋陶渊明诗卷说:“血气方刚时,读此诗如嚼枯木,及绵历世事,知决定无所用知。”我们唯有多读、多思、多积累,才可望渐渐有所收获。   诗歌的鉴赏,涉及的问题还很多。这里仅是以蠡测海,简单地谈了一点最基础的常识。但是由这些方面入手,运用想象、联想,多加揣摩、品味,或许会发现一点诗趣,增加一点信心,不至完全“面墙而立,不得其门而入”了。   参考文献:   [1]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2][3]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4]周啸天.古代诗词鉴赏方法[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