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19 南方经济的发展与北方民族的交融教学设计 川教版.docVIP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19 南方经济的发展与北方民族的交融教学设计 川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19 南方经济的发展与北方民族的交融教学设计 川教版

第19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与北方民族的交融 教学内容 南朝与北朝;江南地区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以及江南地区商业的繁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方案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南北经济的发展。 (2)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2)收集历史典故和历史成语,更好地了解历史。 (3)通过创设情境采用访谈的方式,概括南方经济的表现,提高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人口南迁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2)学习孝文帝改革创新的精神。 (3)了解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认识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和表现,北方民族的交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的家人有没有在外地城市上班、经商的?主要在哪些城市呢?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说的城市大多位于南方,这说明南方经济相对较发达。可以说南方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我们就回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了解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情况。 【讲授新课】 南朝与北朝 教师介绍从东晋以来历史的发展。 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 宋:420年,刘裕废东晋皇帝,自己称帝,改国号为宋,仍以健康为都城。 南朝:宋统治结束后,齐朝梁朝,陈朝相继统治我国南方,历史上合称这四个王朝为南朝(420-589)。 北朝:439年,强盛的北魏统一北方,十六国时期结束。534-535年,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后来,东魏西魏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北周又统一北方。581年北周覆亡。因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都在北方,历史上称为“北朝”。 二、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就“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讨论,教师以游客的身份访谈。 多媒体展示成果: 能够得到开发的原因:江南地区气候适宜。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1、农业 (1)开辟湖田 (2)改进耕作技术 (3)兴修水利 (4)农作物品种增多 2、手工业 (1)纺织业:蜀锦 (2)冶铸业:灌钢法 (3)制瓷业:青瓷 (4)造船业:吴国的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 3、商品经济 (1)商品经济初步发展 (2)城市繁荣:建康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从拓跋珪传到第六代时,又出了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卓越人物,即孝文帝拓跋宏。他与他的前辈不同,武功虽不显赫,政治上却很有作为。在他的一生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活动,史称为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时实行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孝文帝(471—499年在位)继位时年仅5岁,由冯太后执政,故前期改革(484—486年间)由冯太后主持,主要改革政治、经济制度;后期改革在公元494年迁都洛阳之后,着重改革鲜卑人的生活习惯,实行汉化。 孝文帝迁都后进一步实行汉化政策,主要内容有: ①改服装。禁止鲜卑人穿胡服,改穿汉服。 改了姓,又下令禁穿胡服,改穿汉服,服装样式与南朝流行样式大抵相同。孝文帝对禁穿胡服下了很大决心,不允许有任何松懈。499年,孝文帝从前线回到洛阳,他坐在车中,留意街上行人的服饰,见仍有人穿鲜卑旧服,大为不满。第二天,他对群臣说:“朕昨入城,见车上妇女,冠帽而著小襦袄者,若为如此,尚书何为不察?”任城王澄作解释:穿旧装的少,不穿的多。孝文帝立即反驳:这话说得奇怪,你难道还想满城都穿旧装吗? ②改语言。 495年下诏,不得在朝廷上讲鲜卑语。30岁以下朝廷官员须说汉语,30岁以上者逐步学说汉语,违者“降爵黜官”。 孝文帝又下令禁止说鲜卑语。北魏初入中原时,以征服者自居,不仅自己讲鲜卑语,还命令所有任职于魏的汉人官吏也要讲鲜卑语。为了提高鲜卑族的文化水平,便于读汉人书,接受汉文化,孝文帝下令宣布:“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指汉语)。年三十以上,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③改姓氏。 改鲜卑族复姓为音近或义近的单音汉姓,孝文帝带头将皇族拓跋氏改姓为元氏,因为鲜卑人以“土”为“拓”,土是万物之元,因而改“元”;他如独孤氏改为刘氏,丘穆陵氏改为穆氏等,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共有100多个胡姓改为汉姓。 ④改籍贯。 规定随迁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河南洛阳为原籍,死后不得还葬平城,葬于洛阳北邙山。 ⑤胡汉通婚。 496年,孝文帝将汉族第一等士族崔、卢、李、郑、王五姓之女收为妃嫔,同时又命5个皇弟把前娶的王妃降为姬妾,另娶汉族高门女子。北魏公主或宗女大约也有40多人嫁给汉族高门。 ⑥改革官制,制订法律,采用汉族行政机构。 ⑦定族姓,仿汉族门阀制度建立鲜卑族姓。 495年,孝文帝下话制定门阀制度。鲜卑族除帝室外以穆、陆、贺(贺赖氏)、刘、楼(贺楼氏)、于、尉(尉迟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