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阶段性分析及增收对策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阶段性分析及增收对策进入21世纪以来,增加农民收入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农民收入增长放慢的原因,提出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本文从分析内蒙古农牧民阶段性收入变化特征出发,探讨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放慢的原因,研究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出路。
一、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的变化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农牧民收入的发展历程变动轨迹呈稳步提高态势。广大农牧民在基本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开始向小康生活水平迈进。从收入的过程来看,我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呈阶段性变化,从1978―2001年大致分成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8―1984年是农牧民收入高速增长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落实,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政府大幅度提高农畜产品的收购价格,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牧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1978―1984年,我区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9?96%(按1980年不变价),粮食生产稳步提高。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1?00元增加到1984年的368?00元,年均增长11?1%。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1984年为336?12元,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相比,增加了210?00元,年均递增为10?3%,牧民人均纯收入1984年为572?50元,比1978年增加了384?50元,年均增长12?85%。
这一时期我区农牧民收入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1)我区在全国较早地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在牧区创造性的实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分配制度也相应的由过去的统一劳动,统一分配方式改革为“完成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就是自己”的分配方式。分配制度的变革极大的调动了农牧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畜产品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农牧民由于生产的发展而实现了家庭经营收入的快速增长。(2)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对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的发展给予政策优惠等,较大幅度增加了农民个人收入。
2、第二阶段,1985―1995年是农牧民缓慢增长阶段
1985―1995年(即“七五”和“八五”)时期,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399?62元增加到1300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均实际增长仅为3?56%,较改革初期(1978―1984)回落7?54个百分点。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60?4元增加到1208?4元,年均实际增长2?9%,牧民人均纯收入由650元增加到1871元,年均实际增长为2?88%,分别比1978―1984年回落7?4、9?94个百分点。
这一时期农牧民收入缓慢增长的原因:(1)收入结构单一,非农产业落后是制约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由于历史原因及客观条件所限,我区农牧民家庭经营各业中第一产业仍为主体,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目前,我区农民家庭经营各业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占90%以上,而且在第一产业收入中又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其比重占第一收入的98%。家庭收入中,第二、三产业收入只占5%左右。从全国来看,虽然第一产业仍为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二、三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力军。分析表明,我区农民家庭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由此造成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
(2)人均负担重减弱农牧民收入的正常增长
我区农牧民负担重影响了人均收入的正常增长。1995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上交集体任务和提留摊派支出56?75元,与1985年相比,增加44?96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2?5%。农牧民负担增长明显快于收入的增长。从1990年至1994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率为13?2%,人均负担的增长却高达14?8%,两速度之差为2?4个百分点。人均负担增长过快减弱了我区农牧民收入的正常增长。
第三阶段,1996―2001年全区农牧民收入呈现先快后慢增长态势
进入“九五”以后,我区农牧民收入呈现先快后慢增长阶段,1996、1997和1998年,每年的收入增量为302,178和201元,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实际增长速度分别达14?8%、6?8%和12?9%,三年平均增速为11?4%。但是1999年、2000年和2001年我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率为6?4%、1?3%和-0?03%,分别比“九五”时期的平均增长速度低1?9、7和11?43个百分点。
此期间农牧民增长减缓的原因:1、受自然灾害的影响。1999、2000年农牧民连续两年农业生产受灾,农产品产量持续减少。1999年全区粮食总产量为285?7亿斤,比上年减少29?4亿斤,2000年粮食总产量为248?4亿斤,比上年又减少37亿斤。这其中虽然有种植结构的因素,但影响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各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造成农产品产量的减少,产品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