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上海金融界风云人物(十六)
大上海金融界风云人物(十六)畸形的人生信条
请允许我再次提一下张恩照人生的“第一个机遇”。
从拨款员调到培训班当教师,算什么人生机遇呢?然而,这对于一个可塑性很强的青年来说,意义是巨大的。张恩照把这个培训班,看成了他的“黄埔军校”,即把它作为培养自己嫡系部队的场所,使随后的金融改革的人事大调动中,有了一批以学生身份出现的拥戴者为他鸣锣开道。比如,在行长的提名中,他硬是把原定的、热情提携他成长的严孝修挤了下来,迫使严孝修离开了建行上海市分行。严离开时,他竟不给在建行工作许多年的这位老行长开欢送会,当一些职工自发举行告别会的时候,他也不提供场所!大权在握后,凡关键岗位的人员安排必须是他“线”上的人,除了“黄埔军校”出来的,还包括那些经常陪他打网球、讲他好话的人,而那些不属自己派系的,都加以排斥,丝毫也不加以掩饰。
一般同仁对他的评价是心胸窄,气量小。数年前,一再培养、提携他的徐慎行行长去世时,徐的夫人希望已经成为建行总行行长的张来参加追悼会,可是一再邀他,张只发来一纸唁电,致使徐夫人在追悼会上当众大骂张恩照忘恩负义,说“没有徐慎行,哪有你张恩照的今天?”
管你怎么骂呢,反正这已经成了张恩照的生活信条。对上级领导,他同样是靠这一信条,竭力体现忠诚与臣服。在这方面,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一般人外派学习、培训,直到结业才会回原单位来。张恩照不这样。他到复旦接受培训期间,总是经常回到单位,精心选择到食堂吃饭的时间段,端着饭碗跟在主要领导后面“汇报学习情况”。这一“好作风”,一直延续到他担任分行行长以后,一有机会,便到一些举足轻重的老同志家里,向老领导问候、请示,从而让“管”他的人,确认他是“线上的人”。建行上海市分行群众中流行一种说法:“陪总行,张统包。”这是因为张恩照在行内明令规定:总行来了领导,除了他,任何人不能擅自接待!
逃过致命一劫
皇天不负苦心人。张的这番心思,自然是有收获的,而且是大收获。
这“大收获”,不仅指被重用,而且在他人生路上出现危机的时刻,所受到的那份破格的悉心呵护。
1997年3月,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发生了一件至今鲜为人知的大案:徐汇支行行长周道春卷了巨款潜逃国外!有说被卷7000万元人民币的,也有说得更多的。更严重的是,周道春携款出逃前,破坏了整个支行的电脑系统,致使所有数据丢失,帐目无从查证。在万分窘迫与无奈之下,建行上海市分行只好请所有储户到营业厅重新予以登记。
应该说,这一事件对张恩照是致命的。因为,周道春是张恩照一手培养的年轻干部,货真价实的“线”上的人,是张恩照力排众议,才让他担任了徐汇支行行长。张恩照对他信任到这种程度:银行的存贷资料、数据,可以破格带回家去处理!
事出偶然,实属必然。1990年代中期,上海金融业群雄蜂起,竞争日趋激烈,盛名之下的张恩照,主要心思用在了“谋人”而非“谋事”上――反正是自己人,都是可靠的。他完全忽略了企业内部的治理。此前,重大问题在分行内已经发生好几起了,只是没有像这一件这样恶性彰显罢了。
成立专案组开展调查,是势所必然。参与调查的人,全都由张恩照指定。后来,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监管部门介人了,总行也派出了调查组,但到底被周卷走了多少钱,至今仍然是一个谜。最后,总行只下发了一个文件,点名通报批评上海分行财务管理不规范,如此而已。
张恩照内心的焦虑,可想而知。他认为自己在上海是待不下去了,来自于下属的信任正在丧失,整个分行业务开始出现停滞状态,业绩首次被北京超越;行内传言纷起,说他可能调任新加坡分行……
有人说,张恩照“萎”了,颇有点自暴自弃的样子,只知“寻欢作乐”。错了。按他在谈判场上种种波谲云诡的经历,按他在上海多年经营的人脉,按他正当盛年的这份底气,张恩照不会就此消沉听任命运的安排。让我们看看在“寻欢作乐”的表象下,他结交的是些什么人?其中,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周正毅。应该说,从上海滩上一个小混混变成中国“首富”的周正毅,正是张恩照此时此刻需要结交的人物。起码,周正毅如何拉拢一帮小兄弟,如何开拓、巩固人脉,正是张恩照眼下所急需的。据说,张恩照调到北京总行以后,曾经授权上海市分行拔给周正毅30亿元人民币专用信贷款。当然,这是未经核实的传说。
反正,奇迹很快在张恩照身上出现了。1999年10月,他被提升为建设银行总行副行长,虽然与上海市分行行长同属司局级,但成了由中组部直管的干部,其身份与先前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自己人”把他推进地狱之门
山穷水复,因祸得福。张恩照又是如何总结这次人生危机的呢?
他更相信了自己固有的那一套人生哲学。
这就是,要靠自己“线”上的人,要有自己的组织体系。更重要的是,这个“体系”的头,必须是他张恩照。他为此处心积虑地努力了一番。他担任总行行长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