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摘要:杨树在我国属于常见树种,种植面积广,经济效益和绿化效果都比较好。文章探讨了安徽省杨树种植中遇到的病虫害问题,拟提出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
关键词:杨树;病虫害防治;经济效益;绿化效果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057-3
0 前言
杨树是杨柳科杨属植物落叶乔木的通称,品种众多。杨树在我国分布很广,从新疆到东部沿海,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到长江流域都有分布。不论营造防护林还是用材林,杨树都是一种很普遍的造林树种。尤其近10年来,我国杨树造林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世界上杨树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杨树高大雄伟、整齐标致、迅速成林,作为主要造林绿化树种,安徽省近年来大量栽植,普遍栽植的品种有I-69,I-72,中皖1、中皖2号等。由于人工栽植的杨树都是纯林且大部分地区栽植密度过大,造成病虫害发生较严重,现将其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总结如下:
1 杨树常见病害
杨树病害根据危害部位分为叶部、茎部、根部病害。
1.1 叶部病害
1.1.1 杨树黑斑病
(1)症状:此病害的显著特点是初期在叶背面出现凹陷针状黑点,后很快呈黑色隆起,并在叶正面产生相对应的黑点。病叶上病斑细小,直径不超过1mm,黑褐色或褐色。小斑点常汇成较大黑色斑块或全叶变黑枯死,故称黑斑病。
(2)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孢子在落叶上越冬。翌年春靠风雨将分生孢子带到叶上,孢子萌发侵入叶组织,形成分生孢子器进行再侵染。雨季为发病盛期,高温高湿发病重,流行快,秋季病情减缓。
(3)防治方法:①选择抗病杨树品种,如意大利Ⅰ-69杨、Ⅰ-63杨对黑斑病是高度抗病的无性系;②合理修剪,保持树冠的通风透光,冬季收集并烧毁落叶和病残体;③发病初期喷洒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1.1.2 杨树叶锈病
(1)症状:主要发生在杨树叶片上,在杨树芽和嫩枝上也有发生,正常芽展出的叶片受侵染后,形成黄色小斑点,以后在叶背面可见到散生的黄色粉堆,即锈病病菌的夏孢子堆。受侵染叶片提早落叶,严重时形成大型枯斑,甚至叶片枯死。杨树叶锈病多发生在苗圃和幼林中。
(2)发生规律:杨树叶锈病病菌以菌丝体在冬芽和枝梢的溃疡斑内越冬,随着春季温度升高,冬芽开始活动,越冬的菌丝也开始逐渐发育,一般春季温度高、发病早、降雨多、湿度大、发病重。苗木稠密,浇水条件好或低洼地发病重,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3月底、4月初气温上升到15℃时,感染锈病的病芽陆续出现,一般病芽比健芽早1-2天展开,经3周左右便干枯,病芽在枝条上部为多,其出现时间长达30天,但集中出现时间在4月中下旬。5-6月为发病高峰期,7-8月因气温不断升高,不利于夏孢子的萌发侵染,病害发展进入平缓期,到9月初气温逐渐下降,随着枝叶的二次抽发,病害又进入发展阶段,形成第二个发病高峰,直到10月下旬因气温不断下降,病害停止发展。
(3)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及时清除越冬病叶,初春病芽出现时期可利用病芽颜色鲜艳和形状特殊的特点及时发现并摘除;③在发病初期(三月底四月初)喷洒25%粉锈宁1000倍液,或25%粉锈宁油剂0.4g/m2低容量喷雾,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发生严重时,第一次后15-20天再喷一次。
1.2 枝干病害
1.2.1 杨树溃疡病(腐烂病、枝枯病) 以前未报道有杨树溃疡病发生,随着山哈杨、华林杨等北方品种的引进,也将溃疡病带入我省。2003年春大面积暴发成灾,2004年、2005年重度发生,2006年、2007年偏重发生,杨树溃疡病已成为我省杨树发展的头号杀手,主要危害苗圃中的幼苗和当年造林的新栽苗木,未报道引起大树死亡。
(1)症状:杨树溃疡病分水泡型和大斑型,我省主要发生的是水泡型。其症状以水渍状病斑为主,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型,直径约1cm,质地松软,手压病斑有褐色液体流出,后期病斑下陷,病斑树皮纵裂,病斑上出现黑色针头状分生孢子器;严重时水泡密集,导致树皮连片腐烂,影响疏导致使全株枯死。大斑型溃疡病主要发生在苗圃中的下层弱苗上,苗木皮层成片枯死。
(2)发病规律:杨树溃疡病主要由真菌引起,潜伏侵染是其重要特点。病菌以菌丝体和未成熟的子实体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4月开始发病,5-6月温度达到25-28℃时形成第一次发病高峰。此时病菌来源于当年春季病斑形成的分生孢子。7-8月份气温增高时病势减缓,9月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10月以后停止,秋季在病斑上形成子囊腔和子囊孢子。病斑大部分分布在苗干1-2.5m处,发病轻重与上年苗木带菌数量密切相关,带菌多发病重,带菌少发病轻。苗木衰弱、木质化程度低发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