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园林景观艺术之意境营造
浅议园林景观艺术之意境营造摘要:本文从中国传统园林造景的意境营造入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中国传统园林造景之意境营造的常见手法,阐述了现代园林造景中意境营造如何继承与创新等问题。
关键词:园林造景;意境营造;传统园林;现代园林;继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6-0060-02
意境是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是艺术作品借助形象所达到的一种意蕴和境界。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意和境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将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的生活和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中国的诗、画等艺术门类十分强调意境,园林艺术也不例外,而且园林由于其与诗画的综合性、三维空间的形象性,其意境内涵的显现比之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明晰。
1 中国传统园林造景意境营造的常见手法
中国传统造园所讲究的是“师法自然”,其精髓可归纳为“巧于因借,精在体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指的是中国传统造园的原则和手法,“虽由人作,宛白天开”,指的是中国传统造园所要达到的意境和艺术效果。中国传统造已具有三千多年的发展史,最早园林的出现可追溯到公园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直至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为止传统园林逐渐向现代园林转化。纵观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园林发展历程,其意境营造手法可归纳为下面几种。
1.1 籍助园林造景四要素所构筑的物境创造意境
中国传统造园,把“建筑、山、水、植被”称之为园林造景四要素,创作者预先设定一个主题,然后籍助于四要素所构成的物境将主题表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意境信息;或籍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通过“壶中天地”或“芥子纳须弥”的方法,将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通过观赏者的移情和联想,将具体的山、石、水、植物所构成的物象幻化成意向,把物境幻化成意境。如宋代艮岳纳“天台、雁荡、山峡等诸山诸水”于园,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九州清宴”就是最充分的应用。
中国文人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寓意坚贞不屈的精神,以梅、兰、竹、菊称之为“四君子”,寓意清高品德,利用植物寓意联想来创造优美的意境、寄托感情也是中国传统造园意境营造的常见手法。这类手法通常是创作者充分利用植物的优美造型,按照植物的生态习性合理搭配,采用孤植、对植、群植等系列配置方法,创造寓意丰富的意境,陶冶观赏者的情操。如利用优美的树枝和树形:苍劲的古松,象征坚韧不拔:青翠的竹丛,象征挺拔、虚心劲节;傲霜的梅花。象征不怕困难、无所畏惧。利用植物的芳名:金桂、玉兰、牡丹、海棠组合,象征“金玉满堂”;桃花、李花象征“桃李满天下”;桂花、杏花象征富贵、幸福;合欢象征合家欢乐等等。
1.2 籍助文字“点题”创造意境
中国传统园林强调意与形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创作者预先设定好一定的意境,并通过意境塑造景点景物,同时给景点题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将观赏者的大脑思维和视觉感受紧密结合。使眼前物境幻化,由景生情,“得意而忘象”,衍生出更深层次意境。如“知春亭”、“桃花春坞”、“柳浪闻莺”、“苏堤春晓”等等。有时创作者并非预先设定意境,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现成的物境特征做出文字的“点题”――景题、牌匾、楹联、刻石等,通过文字具体明确的表述,引发象征寓意,传给观赏者直接信息。让观赏者产生联想,脑海中浮现“景外之景”,激发观赏者的“象外之旨”,创造更深层次意境。如清漪园东富门外牌楼的“涵虚”和“罨秀”匾额,简洁四字点出了清漪园的基本景色,湖波浩渺,山林葱秀:苏州拙政园的“远香堂”题额,取意于周敦颐咏莲之句“香远益清”,精心点出了拙政园的荷池荷香,寓意主人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北京植物园樱桃沟水源头的景亭。亭柱引用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句为楹联。让人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浮想联翩,更加觉得景色意蕴无穷。
1.3 注入文化元素。利用文化氛围创造意境
文化艺术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灵魂,在中国传统造园中,将人文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轶闻趣事等文化因子注入园林景观之中,亦或将名人诗词加以提炼融入景点,加大园林的文化内涵,使观赏者“寓情于景、即景生情”,从而深化园林意境也是中国传统园林造景的常见手法之一。中国传统园林从唐宋时期开始,很多诗词绘画的诗情画意被纳入了造园。出现了“因画成景,以诗入画”的风气,形成了文人园林的特色,其影响一直至今。以诗画为本造园,除了能形成优美的景色外,更重要的是许多诗画都有很深的意境。例如常健的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和陆游的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都常被后人在造园时作为经典加以引用。将历史典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