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论吐谷浑时期吐谷浑及羌人关系
浅论吐谷浑时期吐谷浑及羌人关系吐谷浑是魏晋至隋唐时期活跃在今我国青海及甘肃、四川部分地区的民族,曾在4世纪至7世纪30年代建国,国名亦称吐谷浑。立国约三百五十年。作为一个由辽东远徙而来的民族,吐谷浑能在有众多羌人部落聚居的甘青地区建国且又延续近四个世纪,不能不为人所称奇。因而吐谷浑与甘青地区羌人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吐谷浑历史最引人注目的研究方面之一,本文试对双方之间的关系作出一些浅显的探讨。
一、吐谷浑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吐谷浑原为人名,是辽东鲜卑慕容氏单于涉归之庶长子,涉归分户700(《晋书》本传为“一千七百家”)使别部以牧。4世纪初,涉归嫡子奕(一作若)洛壤(即幕客魔)继为单于,与吐谷浑不和,吐谷浑遂率所部西迁上陇,止于袍罕(令甘肃临夏桴罕山,即大力加山),以此为据点,子孙相承,侵逼氐羌,成为强部。吐谷浑死后,长子吐延继位。西晋成和四年(329),吐延为昂城(今四川省阿坝境)羌酋姜聪所刺,临终时嘱长子叶延速保白兰(令青海省巴隆河流域布兰山,即柴迭禾盆地都兰县一带)。以巩固其统治。叶延在沙州立总部。仿汉族帝王传统,以其祖吐谷浑之名为氏,亦定国号为“吐谷浑”。从此,“吐谷浑”由人名转为姓氏、族名乃至国名。由于地处黄河之南,其首领受大夏、刘采等封为河南王,故叉被称为河南国。其疆域东起洮水,西至白兰,南抵昂城、龙涸(今四川省松潘县),北这青海湖一带。最盛时辖地西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且末县;北隔祁连山,与河西走廊毗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吐谷浑逐渐与羌、氐、汉、匈奴、西域胡、高车等一些民族融合成为新的民族共同体。
二、吐谷浑与羌人的关系
(一)吐谷浑初至甘青,与羌人剑拔弩张
谷浑由辽东迁徙至袍罕后,势力避渐发展,开始向广大羌人聚居区推进。史载其“属永嘉(307―312年)之乱,始度陇而西”,止于抱罕。当时令甘肃西南、青海东南部聚居着为数众多的氐、羌部落,他们互不统属,各自游牧,其中以羌人的部落居多。而吐谷浑及其部族同样也是过着避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此,他们之间为争夺草场就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当时,羌人虽人数众多,但内部纷争不息,而吐谷浑部落人数虽不占优势,但在长期的迁徙中已是一支训练有素、组织严密的部族。因此,羌人各部落是很难与之抗衡的,也正因为如此,吐谷浑与其部族才能立足于艳罕。
然而吐谷浑部与羌人的矛盾是一时无法调和的,激烈的冲突再所难免。到吐谷浑死后其长子吐延继位时,吐谷浑部与羌人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了。吐延“身长八尺,勇力过人,性刻暴”,这位“雄姿魁杰,羌虏惮之,号日项羽”,自称“所以控制诸羌者,以吾故也”。吐延继续侵逼诸羌的政策引起了羌人的激烈反抗,最终为昂城羌酋姜聪所刺。伤重而死。这一事件不仅反映出当时吐谷浑部的发展迅速,已经由甘青地区发展到青藏高原的东南部边缘地带,而且也反映了当时吐谷浑部与羌人之间的激烈冲突。
此外,吐谷浑率领部族刚进入陇西、青海时,“西北诸杂种谓之阿柴虏”,对于这个称呼的来源,不少人认为匈奴称奴隶为“赀”,与“阿柴”、“阿赀”同音,“阿柴虏”一称即来此。《魏略“赀虏本匈奴也,匈奴名奴婢为赀。始建武时,匈奴衰,分去其奴婢,亡匿在金城、武威、酒泉北黑水、西河东西,畜牧逐水草,钞盗凉州,部落稍多,有数万,不与东部鲜卑同也。其种非一,有大胡,有丁零,或颇有羌杂处”。这个记载是说,早在东汉初,一批匈奴的奴婢――赀虏,逃到河西一带,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鲜卑人,但时间长了,与东部鲜卑在习俗、语言上已有了区别。这些人,在当时亦被看作匈奴的一部分。到两晋之际,吐谷浑率部进入河湟地区,在这里四处吞并、抄掠,引起许多土著民族的愤恨,遂轻蔑地亦称吐谷浑族为“阿赀虏”。其中包括以后的吐蕃人也以此名称吐谷浑。这个称呼的出现,一是表示他们对吐谷浑的轻蔑,二是反映出他们认为吐谷浑与“赀虏”一样“钞掠”凶残,三是反映吐谷浑与“赀虏”都有鲜卑的成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吐谷浑与甘青地区的羌人之间的矛盾的激烈程度。
(二)吐谷浑励精图治,与羌人逐渐融合
吐延被昂城羌首姜聪刺杀伤重致命时,“剑犹在体,呼子叶延语其大将纥拔泥日:吾气绝,棺敛讫,便速去保白兰。地既险远,又土俗懦弱,易控御。”显然。吐延在临死时已经意识到自己兼并诸羌部落的措施是引起自己杀身大祸的原因之一,所以才在死前嘱咐自己的儿子与大将不能急于报仇,要速保土俗懦弱的白兰。这是因为居住于白兰其地在今天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南部,甘孜藏族自治州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东北部,阿坝藏族自治州西部。北控积石山,南依巴颜喀喇山,西北拒黄河天险,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白兰羌“又土俗懦弱”,易于控制,是吐谷浑部休养生息的最佳基地。
叶延退保白兰后,开始转变对羌人的措施,逐渐缓和羌浑之间的矛盾,并与羌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开始融合,于是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