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米收获机存在问题及对策
玉米收获机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分布广泛,种植面积0.27亿公顷。在玉米全程机械化中,收获环节最为薄弱,目前我国玉米机收水平仅为16.9%。为了突破这一玉米机械化的“瓶颈”,各玉米主产区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契机,纷纷向玉米收获机械化倾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玉米收获机械装备的普及应用。鉴于我国玉米收获机技术尚处于逐步成熟阶段,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玉米;收获机
中图分类号: S22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139-1
1 玉米收获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适用性不强
我国幅员辽阔,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区玉米种植方式区域差异性较大,种植行距不统一。从种植范围看,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分为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六个区,东北、华北北部有春玉米,黄淮海有夏玉米,长江流域有秋玉米,在海南及广西可以播种冬玉米。不同种植品种对株距、垄距有不同的农艺要求。目前使用的玉米收割机对行距要求较高,机械与农艺之间的矛盾表现突出。
1.2 作业效果不理想
大型玉米收获机的收获行距无法低于70cm,与现阶段的玉米种植行距不吻合,而55cm行距以内收获又会造成倒伏,导致籽粒破损率、损失率、果穗损失率较高,清洁率降低,直接影响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效果。少数自走机型剥皮不净、分离不清、损伤果穗,作业性能不稳定,传动部件故障率高,堵塞现象严重。多数机型无法收获倒伏玉米,有的无果穗剥皮装置。总的来看,玉米收获机质量差强人意,农民使用普遍心存疑虑,质量纠纷时有发生。
1.3 销售价格偏高
目前,四行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的价格在28万元左右,享受政府补贴也还需要20万元左右。背负式收获机价位在6万元左右,享受补贴后4万多元。背负式收获机每天收获1.3hm2左右,自走式每天收获2.7hm2左右。东北地区玉米最佳收获期限只有20d左右,机具使用率低,单机收获面积小,再加上功率消耗大,直接导致作业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影响了用户的经济效益。农民是农机投资的主体,其购机的首要目的并不是减少劳动强度,而是经营服务带来的经济效益。如果没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价位高的玉米收获机市场份额会很小。
1.4 售后服务不到位
农机产品的销售对象是分布于各地的农民,点多面广,零星分散,给生产厂家售后服务带来诸多困难。售后服务网络覆盖面如果铺开,一些企业没有这个实力,导致区域内高水平专业技术服务人员比较少,售后服务跟不上。培训环节十分重要,但时间短,且大多为理论培训,实际操作培训较少,机手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培训效果很难保证。待秋收大忙时节,一旦机器出现问题找不到服务人员,会贻误农时,损害购机户利益。
2 对策
2.1 试验示范要充分
玉米收获机能够一次完成摘穗、集粮、自动卸粮、秸秆粉碎还田(或回收)作业,比人工作业提高效率近30倍,是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背景下农机化发展的热点。各级农机部门不仅要在量上做文章,更要在质上把好关,在引进、试验、示范方面下足功夫。农机管理、农机科研、农机鉴定、农机推广紧密配合,与生产厂家一道,共同解决好玉米收获机存在的各种问题,把先进适用、工作可靠、服务跟得上的玉米收获机推介给农民,让他们买得放心、用得舒心。
2.2 种植方式要统一
推广玉米收获机必须加强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各地农业和农机部门携起手来,制定农业规划,规范本区域内玉米种植方式,尽量统一行距,促进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玉米收获机需要兼具秸秆粉碎、摘穗、输送、剥皮等多功能,结构变化空间有限,收获行距很难低于60cm,因此,农机部门要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密切协作,找准农机与农艺的最佳结合点,把粮食增产与农机增效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科学技术和现代装备在农业生产力发展中的贡献率。农机设计者和生产者要根据农艺要求,努力提高适应性,满足农民的种植要求。
2.3 产品质量要保证
生产企业一定要从长计议,在产品设计优化上做文章,向农民提供先进、可靠、适用的农机产品,再利用农机化发展的大好时机,把产品做好做精,把企业做强做大,绝不能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提供标准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让农民买得起、用得上。
2.4 补贴政策要继续
从提升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角度,玉米收获环节是短板,需要各级农机部门大力推动;从玉米收获市场角度,农民依靠农业机械进行农业生产已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农民购机用机热情还会逐渐高涨;从当下农民的购买力角度,玉米收获机的造价还是让众多农民吃不消,需要继续在补贴政策的制定上给予适当倾斜。此外,农机管理部门一定应加强宏观控制,绝不能让一些产品质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铁路局招聘考试《铁路基础知识》100题及答案.docx
- 《QSY1237-2009-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pdf
-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实验题】(试题)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科版.docx VIP
- 农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双赢.docx VIP
- 技术标书技术方案(完整资料).pdf VIP
- 13G311-1: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pdf VIP
- DB21_T 1565-2015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pdf
- 夏季防暑降温施工方案_夏季防暑降温施工方案夏季防暑降温工作方案.pdf VIP
- 危重症患者口渴的护理PPT.pptx
-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下《12.2滑轮》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