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盐碱地水稻苗期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盐碱地水稻苗期主要病害防治方法摘要:盐碱地要想创造水稻高产、稳产,除选用适应性强,优质高产品种外,必须加强水稻苗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治。为使盐碱地水稻高产优质,文章对盐碱地水稻苗期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简要陈述。
关键词:盐碱地;水稻;苗期病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435.1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1-0041-1
盐碱地要想创造水稻高产、稳产,除选用适应性强,优质高产品种,并做到以水压碱,以水洗碱,还远远不够,最主要的是把握好盐碱地水稻育苗关,只有育好苗,再加上科学的管理才能获得较好的产量。那么,如何育好苗、壮苗,最主要的是提高栽培技术水平,把握住水稻苗期病害的防治关,要立足预防为主,不能等到危害达到严重程度时再用药,那样只能增加投入、降低疗效,甚至亡羊补牢。
本文对盐碱地水稻苗期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简要陈述。
1 立枯病的症状及防治
立枯病是盐碱地育苗期最主要的一种病害,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近几年在我地区旱育苗发生较重,轻者成撮成片发生,重者稻苗全部死亡,以至影响农业生产。
1.1 症状及发病时期
立枯病主要有芽腐、立针基腐、黄枯和打绺青枯四种病状。芽腐发生在播种后至出苗前,此时芽基变褐腐烂。立针基腐,发生在出苗时即立针期,但离乳期发生最重,即黄枯、青枯,病苗叶尖无露珠、叶片变黄、根少暗黄色、无新根、秧苗逐渐变黄,较严重时基部腐烂,用手提苗时苗基与种子易脱离,称黄枯,心叶及叶片变深绿打绺称青枯。
1.2 防治技术
1.2.1 苗床地的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通风光照良好的地方育苗,置床要设隔离层,地要深沟高床,以达到排灌方便的目的。
1.2.2 采取稀播 旱育苗,育状秧,控制温湿度,不徒长。播种至出苗保持温度最高不超过30℃(棚内),出苗至一叶一心期棚内温度在25-28℃,最高不超过28℃,尽量少浇水,二叶一心期温度不超过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可以过湿。
1.2.3 床土处理 用多功能营养酸化药土或调理剂,达丰壮秧剂、益农壮秧剂、母丰、劲丰壮秧剂等均可做土壤处理,将其上述一种按照比例拌入营养土中搅拌均匀后闷12h,即可达到调酸施肥、培育壮秧的功效。
1.2.4 酸化水的浇施 在秧苗期间一叶一心、二叶一心各时期可根据苗床的pH值浇施,pH值为3的酸化水使苗床pH值保持在4.5-5.5之间。
1.2.5 采用新技术育苗方式进行育苗 即“育苗基质”育苗,用“育苗基质”代替营养土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使种子与病菌完全隔离,以达到防治立枯病的效果。
1.2.6 药剂防治 用35%枯必净粉剂每袋对水100-120kg或15%恶霉灵水剂每瓶对水300kg浇在苗床上,即可防治立枯病的发生。
2 恶苗病的防治
2.1 恶苗病的症状及发病期
恶苗病在秧田和本田均可发病,秧田期受害株2-4叶后表现出症状,植株茎叶黄绿细长,比正常苗高1/3以上,根细发育不良,插到本田后多数枯死。本田期,从分蘖开始显示出症状。病株高而纤细,叶转淡黄绿色,节间加长在茎基部节上有例生的不定须根,分蘖很少或不分蘖,到孕穗期多数枯死、少数病株能抽出白穗。
2.2 防治技术
2.2.1 选出抗病品种,在无病田选留种子。
2.2.2 用48%的一浸乐可湿性粉剂,浸种进行种子消毒,每袋对水50kg,浸种40kg,常温下浸种5-7天,浸种后不用清水洗,可直接催芽播种,防恶苗病效果达99%以上,同时还有壮苗、促根、增加叶片数等多种功能,或用25%米鲜胺2000-4000倍加苗宝,浸种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目前,在农药市场上杀菌剂品种既多又乱杂的情况非常严重,因此希望农民朋友谨慎选用好杀菌剂,尽量选用知名度高的科研单位和企业研制的产品,并一定注意所用的药剂其中的含量和施用量,达到使用合理适当以达到防病的效果。
3 水稻纹枯病
3.1 纹枯病的症状及发病期
水稻纹枯病俗称“花脚病”,尤以密植矮秆杂交稻的高产田发生最为普遍而严重,致叶片枯死,纹枯病可使植株茎秆、叶鞘干枯至腐烂,引起结实率下降,千粒重降低,甚至在植株基部叶鞘、叶片上长有白色菌丝状物,丝状物之间生有褐色萝卜籽状小颗粒-菌核。后期在病部表面有时看到一层白色粉状物,为病菌有性阶段的子实层。
3.2 防治办法
农业防治:推广稀播、稀插、增施磷钾肥,实行浅水勤灌,选用抗病的品种。科学管水,按照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不同要求,严格水位管理,贯彻 前浅、中晒、后湿润”的用水原则,避免长期深灌或晒田过度,做到“浅水分蘖,够苗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 轻晒,浅水养胎,湿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