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及评价数据规范.docVIP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及评价数据规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修订本) 8 作者简介(Biography) 8.1 完整的作者简介包括作者的基本信息(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出生地)、简历信息(职称、学位、简历、研究方向等)和联系信息(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三部分,其中基本信息是必需的。对文章的主要作者可按以下顺序刊出其简介: 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简历、研究方向(籍贯以后各项任选)及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信息。在简介前加“作者简介:”作为标志。例: 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副教授,博士,199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修,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Tel:471-6660888,E-mail:ulana@。 8.2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作者简介可以在同一“作者简介:”的标志后相继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最后以 “。”结束。 8.3 英文文章的作者简介及通讯信息用“Biography:”作为标志,最后以“.”结束。例: Biography:WANG Da-xiang(1953-),male, native place: Beijing. Professor of chemistry. Tel: 010 Fax:010E-mail:wangdx@. 9 摘要(Abstract) 9.1 部分文章应附中文摘要,其中有的文章还应附英文摘要(参见表A2)。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 9.2 中文摘要编写应执行GB 6447规定,篇幅100~300字。短文可不写摘要。 9.3 根据GB 7713“学术论文应有所创新”的要求,A、B两类文章的摘要中应明确列述该文的创新点(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工艺等等),建议用黑体字(英文用斜体字)排印,以便于创新性知识的发现、提取和评价。例: 摘要:……首次提出了利用洋流发电的新设想,其可行性已被初步的试验证实。…… Abstract: ......A new idea of utilizing the ocean current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was pro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 feasibility was demonstrated by some preliminary tests. ...... 9.4中文摘要前加“摘要:”作为标志,英文摘要前加“Abstract:”作为标志。 10关键词(Key words) 10.1部分文章应标注中文关键词和英文关键词(参见表A2)。每篇文章可选3~8个关键词,由期刊编辑在作者配合下按GB/T 3860的原则和方法参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以及文章题名中的人名、地名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 10.2 多个关键词之间应用分号分隔,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 10.3 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中文关键词前应冠以“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前冠以“Key words:”作为标志。例: 关键词:电子点火;模糊逻辑;汽油机;燃爆控制 Key words: electronic ignition; fuzzy logic; gasoline engines; knock control 11中图分类号(CLC number)与文献标志码(Document code) 11.1 具有文献标志码的文章应标注分类号。 11.2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进行分类。 11.3文章一般标注一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注两个或三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应以分号分隔。 11.4分类号前应以“中图分类号:”作为标志。例: 中图分类号:TK730.2;O357.5 11.5英文文章以“CLC number:”作为标志(CLC —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11.6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应根据其内容性质标识一个文献标志码。本规范共设置以下五种: A——基础性理论与应用研究 B——应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扎记(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政策性评论、标准技术规范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志码。 11.7 中文文章的文献标志码以“文献标志码:”作为标志,如: 文献标志码: A 英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