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常见心身反应和应对.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震后常见心身反应及应对 刘兴华 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 陈一心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童心理研究中心 常见的心理生理反应 在地震发生后,经历地震的人可能会经历家园丧失,亲人伤亡,或是自己受伤。在这种情况下,人在未来数周内可能产生以下的一些反应。 恐惧和担心 很担心地震会再发生 非常缺乏安全感(如恐惧上楼房) 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悲伤 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难过、悲痛 大多数人会出现大声嚎哭或不断抽泣的表现 少数人表现出麻木、冷漠,没有什么表情 愤怒 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宇宙不公!” 别人根本不清楚我的需要,不理解自己的痛苦 内疚感 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 宁愿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 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和内疚 感到自己做错了一些事情,“要是……那么……”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能够避免亲人的死亡 无助感 觉得人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 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 觉得一切转眼成空 闯入性回忆 一直想到去世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 地震的画面在脑海中反复出现,一闭上眼睛就会看到最恐惧和最悲伤的画面 过度反应 对与地震有关的声音,图像和气味等感觉过敏,反应过度 没有安全感,易焦虑 失眠,做噩梦,易惊醒 特别想做事情,不让自己停下来 个别偶尔有地震再次发生的错觉 身体症状不适的表现 易疲倦 颤抖或抽筋 呼吸急促和困难 喉咙及胸部梗塞 子宫痉挛 高级认知功能暂时性的减退 身体症状不适的表现 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 晕眩、头昏眼花 月经失调 心跳突然加快 反胃、拉肚子 中学生对灾难的心理反应 害怕、恐惧、悲伤、无助: 行为冒险;容易发脾气;违反纪律等攻击行为;沉溺行为;情绪低落;退行 反复、不自主回忆痛苦场面:脑海或眼前反复不自主出现与灾难有关情景,噩梦 回避: 参与活动减少,变得退缩 身体警觉性增加: 注意力不集中, 疼痛等不适,对周围声音或晃动敏感,容易受惊;睡眠浅 学习能力、个性、与同学/老师关系受到影响 请注意! 所有这些在灾难后出现的反应都是正常的, 正常人群对于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 大多数人在灾难过去数日或数月之内这些反应都会自行缓解 应激相关的异常表现 少部分人出现的现象与其他人相比更为严重,更为失常,对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 创伤事件所导致的精神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ASD) 发生于创伤事件之后4周之内,至少持续2天,最多不超过4周 适应障碍(三个月)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病期超过1月,延迟反应,症状开始于创伤性事件发生6个月后,乃至几十年之后 临床类型 —急性应激障碍 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在受刺激后立刻(1小时之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 临床类型—急性应激性精神病 指一组急性应激障碍的亚型由强烈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心理创伤性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碍。以妄想、严重情感障碍为主,症状内容与应激源密切相关,较易被人理解。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经适当治疗,预后良好,恢复后精神正常,一般无人格缺陷。 适应障碍 因长期存在应激源困难处境,加上病人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产生以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使社会功能受损。病程往往较长,但一般不超过6个月。通常在应激性事件或生活改变发生后1个月内起病。随着事过境迁,刺激的消除或者经过调整形成了新的适应,精神障碍随之缓解。 创伤后应激障碍 A 创伤性事件 B 再体验:侵入性(闪回、噩梦) 扳机 C 回避:一切能引起创伤回忆的任何事物,包括情感。 D1 防御性的遗忘:研究表明—与创伤严重度正相关D2 警觉:易激惹、睡眠障碍、听力增强、注意力问题 E 时间界定:众说纷纭,1—6个月,延迟反应 引发恐惧悲伤等的扳机 象征或类似于创伤事件的某一方面内在或外部的线索 感知觉: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内感觉,某种特定感受。 特殊纪念日,例如:周年 情绪状态 生理状态 情形,对地震情形的回忆 现实的创伤 闪回(flashback) 对此时此地的部分或完全的分离 对创伤事件的部分的和完全的再体验 (至少部分) 将创伤事件知觉为目前正在发生的事件而不是侵入性的记忆。 行为或感受好像创伤的事件正在发生。 在情绪上非常烦扰的状态 目前的定向问题 对事件能有一些或所有的知觉作用的特质 (图像,情绪,音调,想法, 感觉等)的侵入性的回忆。 相关数据 自然造成的创伤事件(火灾、洪水、地震)的受害者患上严重心理创伤的比率较低(Gre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