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课指喻方孝孺
第八課 指 喻 方孝孺
一、寓言簡介
定義 隱含寓意或教訓之作品。寓,寄託;言,議論。寓言的創作就是利用類比的思維,以比喻的技巧,將原本要說的哲理或勸諫寄託在所編造的故事中 型式 伊索寓言以動物為主角,作擬人化敘述,故事多為虛構。中國傳統的寓言寫作則是以人為主,主要在講人事 結構 以故事為喻體,以寓意為本體。故事有虛設的情節和隱喻的技巧,或誇張的手法 起源 寓言一詞始見於莊子寓言篇:「寓言者,藉外論之。」(假託他人之語,陳說自己之意)莊子天下篇:「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寓言為傳達意念的工具) 流變 1.先秦:哲理寓言,作品集中在諸子散文裡面,闡述不同學派的哲理和政治主張2.兩漢:勸誡寓言,過寓言宣導歷史的經驗教訓,在政治及生活上予人們警戒
3.魏晉南北朝:嘲諷寓言,是中國寓言創作的過渡期
4.唐宋:諷刺寓言,是寓言創作的第二個高潮時期。諷刺性加強而哲理性減弱5.明清:詼諧寓言,冷嘲熱諷的笑話成分增多 異稱 韓非子稱「儲說」;劉向別錄稱「偶言」;魏晉南北朝稱「譬喻」;或有稱「戒」(如柳宗元三戒)、「說」(如艾子雜說)、「傳」(如中山狼傳)、「志」、「言」等 源起作品 中國古代寓言源遠流長,在先秦已具雛形,如:莊子、韓非子、列子、孟子 著名作品 唐柳宗元捕蛇者說、種樹郭橐駝傳、蝜蝂傳、三戒黔之驢、臨江之麋、永某氏之鼠
宋蘇軾日喻明劉基賣柑者言、司馬季主論卜;方孝孺指喻清錢大昕弈喻 附註 大凡以「喻」為題名者,每多寓言指喻:以指病喻國,說明「防微杜漸」之理(此文一大特色是以小喻大)
方孝孺喜以一事為喻以自抒所見,指喻外,如溪喻以溪流地低故能奔流不息,喻人須以周公、孔子為源,謙沖自牧,始能有成
二、明初三大家
詩文風格 宋濂 文章雍容典雅,有繁蕪之累,與劉基齊名。 劉基 文風雄邁有奇氣,雖然不能和唐宋八大家並駕齊驅,但理充詞沛、神足氣旺之作可與初唐魏徵等輩媲美。詩沉鬱跌宕,與高啟齊名 方孝孺 文雄邁醇深,渾然天成。內容多談修身養性理論之實踐,有韓愈文以載道之風,議論犀利深刻又嚴謹莊重。詩貴在綱常教化,以道德為根本。議論警拔,渾厚醇正,少雕琢之痕,有宋詩之風 附註 方孝孺主張明王道、致太平,反對以武力爭取天下。認為一個人要為聖人,必須先識孟子;要識孟子,必須先識浩然之氣。曾說:「君子之於眾人,其生與死同,惟生而有益於世,死而無愧於心者,為君子;其不能然者,為眾人。」 多年生草本,可治病終日,「艾」可治也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離婁上 盡、方興未「艾」 夜如何其?夜未「艾」(詩經?小雅?庭燎) 雖克鄭,猶有知在,憂未「艾」也(左傳?哀公二年) 培養、養育,動詞 樂只君子,保「艾」爾後(詩經?小雅?南山有臺) 口吃期期艾「艾」五十歲老人瞽史教誨,耆「艾」修之(召公諫厲王弭謗)美好、漂亮的人積得些金帛,娶了些嬌「艾」(孔尚任桃花扇) 竦長劍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為民正(屈原?少司命) 像艾的顏色,蒼白色、灰白色(ㄞˋ) 椒花麗句閒重檢,「艾」髮衰容惜寸輝
(元稹?酬復言長慶四年元日通「乂」治理有私淑「艾」者(孟子盡心) 漢興已六十餘歲矣,天下「艾」安(漢書?郊祀志) 通「刈」,剷除自怨自「艾」,司空之事也 必三勝,斬將,「艾」旗(漢書?項籍傳) 2. 傅 通「敷,塗抹日服湯,而「傅」以善藥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世說新語容止) 攜帶,動詞 選敢死二千人,俱持彊弩,各「傅」三矢
(後漢書?耿純傳) 通「附」,鑲嵌裝飾「傅」璣之耳,阿縞之衣(李斯諫逐客書)教導 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孟子滕文公下) 皮之不存,毛將安「傅」(左傳?僖公十四年) 教師賈生為長沙王太「傅」史記屈原賈生傳發生惟「萌」於不必憂之地,而寓於不可見之初 故態復「萌」 草木初生的芽秋瓜未落蒂,凍芋強抽「萌」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櫱之生焉(孟子告子上) 事物發生的開端或徵兆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萌」憂慮以為無「虞」而不知畏性命堪「虞」 朝代名 唐堯「虞」舜 預料、猜想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孟子離婁上) 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左傳?僖公四年) 欺騙 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宣公十五年) 假「虞」滅虢暮虢朝「虞」傳不「云」乎:三肱而成良醫臨表涕泣,不知所「云」(出師表)荀伯子臨川記「云」也(墨池記)語尾助詞,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云」(左忠毅公事)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云」(司馬光訓儉示康)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師說)果真「果」至二月而後瘳不防腳底下「果」滑了果決君慮周行「果」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竟然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