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企业博物馆传达商业氛围中文化魔力
企业博物馆传达商业氛围中文化魔力
你是否见识过展示从商周辟邪玉雕鞋到清代花盆底鞋等鞋履文化的博物馆?你是否参观过展有从元朝至今,包含三十多个民族服饰的博物馆?如果这些都还是实物展览,你是否去过自来水博物馆?一个让你知道自来水发展历史的地方,那里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水塔模型,透过模拟的系统你可以知道整个城市是如何供水的。
在我们的观念里,这些都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文化氛围,熏陶我们对历史的荣誉感,博物馆应该是由各地的文化部门负责的。然而,这些博物馆的建造者却是“喧哗”的企业:擅长做鞋的温州红蜻蜓集团在永嘉办起了鞋文化博物馆;国内第一家获得文物部门批准的民间服饰博物馆――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在上海南汇开馆;北京自来水集团更是斥资建立起国内首家自来水博物馆。
企业博物馆这两年在国内大热,但在国外,企业兴建行业博物馆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譬如Microsoft、奔驰、波音、柯达、可口可乐等一些优秀的跨国企业都拥有自己的行业博物馆。日本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掀起了一股兴办企业博物馆的热风,并成为与消费者沟通、激发消费者爱国热情的平台,如建于1989年的丰田博物馆就志在抒写“日本车崛起的历史故事”。如今,这种旨在宣扬品牌文化和进行企业软营销的手段也传到中国,除了服饰鞋类博物馆,联想的奥运博物馆也开业了,青岛兴办了可以感受百年啤酒文化的啤酒博物馆,“中国笔王”宁波贝发集团则办起了文具博物馆;据了解,目前浙江一些行业领军企业还在筹划打火机、锁具博物馆……
企业博物馆渐成潮流
企业为自己布置巨大的展示厅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而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热心兴办企业博物馆,正成为商界的一道新景观。在企业博物馆中,企业是博物馆的投资者和管理者,博物馆要为企业服务,博物馆的藏品与企业密切相关。企业为博物馆提供基本建设,日常运作以及藏品更新换代的巨额经费,拥有对博物馆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同时企业要依据博物馆的工作规律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来运作博物馆。
据了解,我国目前有2200多座博物馆,其中1500座属文化、文物系统管理,其余则是由行业、协会、有关部门、个人等兴办。类型涉及科学、地质、交通、煤炭、金融、消防、警察、水利、茶叶、丝绸和烟酒等众多领域。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企业博物馆应该是1983年建成的中国煤炭博物馆。其后又陆续建立了一系列的企业博物馆,遍布全国各地。
近几年国内企业兴建行业博物馆,正是方兴未艾。联想、海尔、青岛啤酒等一大批强势企业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博物馆,北京保利艺术馆、红蜻蜓鞋文化博物馆、苏州茶文化博物馆、美特斯邦威的服饰文化博物馆、五粮液酒文化博物馆等多家企业博物馆的建成,更是推动了民营企业兴建博物馆的热潮。
这些博物馆设立在企业内,结合行业的发展史,介绍整个行业科技发展的过程,同时融入企业和自身产品的发展史。作为企业,成立博物馆通常都会希望让游客借此更加了解企业,所以几乎每一家企业博物馆都会通过这个空间介绍企业历史或相关事物,通过对企业博物馆的参观,人们能对企业的全貌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整体的把握,可以从中感知企业的风风雨雨。身为博物馆,这就要求企业博物馆以通俗的大众的形式展现社会内涵深厚的商品文化,它以丰富的实物资料,给人们生动地展现代表该企业甚至该行业的文化,与行业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化资产也因此留存下来。
无赢利却不仅仅是公益
办博物馆是公益事业,它是以服务大众为基础的。这看上去和追求商业利益的企业初衷似乎有点不大协调。事实上,大部分的企业博物馆办成了收藏企业历史和文化印记的展览馆,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也因此缺乏收益而导致步履维艰。单一性质的企业博物馆已经不能激发普通民众的兴趣,很容易让一个企业博物馆成为无人的博物馆,只能是成为企业的负担。今年一月,美国谷类早餐食品市场领导者凯乐格公司的博物馆,在经营了九年后,因为欠债和持续不旺的人气最终只能改建为办公室。
在中国,企业博物馆的经营,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北京自来水博物馆的办公室负责人刘建军坦承,自来水博物馆目前也是依靠企业支持,才能维持发展下去。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也表示,在博物馆里砸的钱已经是数不清了,而且目前每天都有一笔不小的预算拨到博物馆。“想通过博物馆里赚钱,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些企业都表示会坚定不移的继续博物馆事业,“关键是要把文化转化为生产力。”钱金波说,“看着吧,当技术的竞争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接下来肯定是文化的竞争。而我只是稍先行一步。”
对于自来水博物馆这个小众的博物馆,刘建军依然认为,虽然参观者不多,但博物馆仍在发挥无法取代的作用。“仅仅用经济收益标准衡量,就根本没有可比性。可集团内部以及来参观的人,都知道这里的价值有多大,这是北京城自来水发展的真实体现。”“下一步准备建造自来水博物馆新馆,也是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