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究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经济风险
探究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经济风险随着转基因技术的进步,转基因农作物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商业化生产。大豆是目前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转基因主粮,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和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进口转基因大豆的排挤,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日益减少,并逐渐丧失了国内大豆的定价权。本文以中国“大豆危机”为例,分析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深入思考了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的经济风险。
一、转基因主粮商业化概况
转基因主粮主要是通过特殊的生物技术,将主粮(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中某个基因从生物中分离出来,然后植入另一种生物体内或同种生物的不同品种中,使农作物具有抗病虫害或抗除草剂的特征。目的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粮食产量。
转基因主粮的商业化,是指在取得国家批准后,转基因主粮从试验种植发展为商业化种植。表现为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种植,并可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销售,从而促进转基因主粮的普遍化发展。目前世界上广泛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为玉米、大豆和棉花。2008年转基因作物在世界上的主要种植面积见下表: 二、“大豆危机”的国际视角
大豆是主要的油料作物。目前,它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主粮,也是对世界影响最大的转基因作物之一。大豆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中国东北黑土地上生产的大豆品质优良,是中国粮食中的佼佼者。但不足20年,中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变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并且近年来进口依赖度不断提高。从表面上看,造成中国大豆短缺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与国外的转基因大豆相比,生产商不具备成本优势,且国产的大豆出油率相对较低。同玉米、小麦等其他主粮收益相比,大豆收益相对较少,国内许多农民放弃种植大豆,造成大豆减产,出现了“大豆危机”。但从“南美种大豆、中国用大豆、美国卖大豆”的国际大豆定价机制的特点出发,可以更深层次地分析“大豆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在阿根廷、巴西等拉美国家推广转基因农作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转基因大豆。美国的跨国粮企承诺不仅给这些发展中国家提供转基因种子和种植技术,甚至负责粮食的收购。于是,阿根廷、巴西开始广泛种植转基因大豆,到2004年,阿根廷全国48%的土地被用来种植转基因大豆。由于转基因作物不能自然留种,而种子生产又被孟山都等美国公司垄断,所以拉美国家农民只能向美国公司购买种子。这样,美国通过“转基因武器”控制了阿根廷、巴西这两个拉美大国的农业生产。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巴西、阿根廷位列世界大豆产量排名的前三位,这三个国家的大豆产量已占到世界总产量的84%,且都为转基因大豆。
中国是大豆的主要消费国和大豆产品的加工生产国。在1996年至2009年的14年中,中国共进口大豆25328万吨,大豆油2077万吨。2004年,跨国巨头操纵大豆期货价格,大豆从220美元/吨暴涨到391美元/吨。中国企业在折合人民币4300元/吨的高价集中购买了300万吨的美国大豆后,价格却一路下跌近半,导致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由原来的全行业盈利转变为全行业亏损,其中半数的油脂企业破产。紧接着,有美国投资银行背景的跨国粮商趁机利用并购、参股、合资等形式,控制了近60%的中国油脂企业。据统计,至2010年,跨国粮商已实际控制中国80%以上的大豆加工能力。
美国之所以“卖大豆”,实际上就是控制世界大豆的生产和加工,取得大豆及大豆加工产品的定价权。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大豆危机”的实质是中国对国内大豆定价权的丧失。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则是中国大豆产量迅速下滑,生产企业过分依赖国外转基因大豆的进口,以致相关产业链被外资所控制。
三、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的经济风险分析
对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争论不休,并无定论。但通过对“大豆危机”的分析,则可以明显看出转基因主粮商业化存在的经济风险。
第一,转基因主粮的优势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可逆转性。种植转基因作物,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粮食产量及抗病虫害,但国内外相关机构的研究报告表明,这种预期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且会带来较大的副作用――由于基因漂移引发的基因污染,即导入转基因作物内的外源基因可以逃逸到同一物种的非转基因作物内,污染当地非转基因品种,乃至造成该农作物基因资源流失。以阿根廷为例,其国内种植的大豆99%为美国孟山都公司提供的转基因大豆,种植多年后,即使农民想放弃种植转基因大豆,也很难找到原产地的非转基因大豆种子。
第二,转基因主粮中含有大量国外公司的技术专利。使用国外公司的专利不但要缴纳大量的专利使用费,而且对国外育种技术的依赖,会影响粮食生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拉美,美国公司不提供育种技术,只提供种子,使其成为作物的唯一种源,这样,不但赚取了转基因作物大部分的利润,而且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