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桑耶寺建筑群破坏及修复价值
桑耶寺建筑群破坏及修复价值【摘要】:作为西藏佛教建筑群的代表,桑耶寺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体现。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导致桑耶寺建筑群受到严重的破坏,这对于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桑耶寺破坏因素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保护和修缮措施,并对桑耶寺建筑群的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期对桑耶寺建筑群有更好的保护,使以桑耶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能够更好的延续和传承下去。
【关键词】:桑耶寺 佛教 破坏 修复措施
1 引言
桑耶寺是西藏现存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它是吐蕃王朝大力扶持、发展佛教的基地。桑耶寺全面记录了佛教在西藏地区传播、发展、盛衰演替的历史,在西藏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桑耶寺始建于藏传佛教发展早期的吐蕃王朝,它所在的山南地区一直是吐蕃王朝的兴起和发展的中心地区。桑耶寺的历史发展也直接地反映了吐蕃王朝和山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发展。桑耶寺创立的那个时期正是西藏大力吸收外来文化的重要时期,它集中体现并见证了这种多民族文化交流融会的历史过程。桑耶寺是珍贵的西藏早期佛教寺院的重要实例,是记录多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文物建筑。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自然、人为因素,桑耶寺建筑群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乌孜大殿作为寺庙的大殿破坏尤为严重,屋面渗水漏雨,阿嘎土地面开裂严重,这严重影响了佛教的圣洁形象和文化传播。
2 桑耶寺建筑群的破坏因素
2.1自然因素
当地气候干燥、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风沙大,引起暴露在外的木构件的破坏(干裂、变形);大量繁殖的野生鼠类打洞、啃食植物对寺内地面、建筑物的夯土部分及植被造成持续的破坏;桑耶寺所在地区日渐严重的土地沙化现象,是潜在的破坏因素;地震的偶发破坏,历史上见于记录的强震及当代发生的较大地震均有多次,如1770年的大地震,震中在扎囊,乌孜大殿被震塌一角。
2.2 人为因素
原有施工质量的缺陷引发的破坏,如屋面的阿嘎土密度与强度不足,发生破损、塌陷,导致漏水,引起下层结构及室内墙面、壁画的破坏;寺庙围墙内的临时建筑、违章建筑破坏建筑群的整体布局结构、降低景观质量。倚靠寺庙建筑物搭建的临时住房对建筑物的安全也产生不利影响;不合理的、随意的改建和使用对部分建筑造成了破坏,如改变建筑物的原有空间布局做住房使用,生火做饭产生的烟雾严重熏染壁画和室内墙面,并形成火灾隐患;基础设施的不完备造成环境的污染,生活垃圾、污水、粪便随意丢弃、排放;日常的保护管理工作欠缺,保护管理的工作条件缺乏。
3桑耶寺建筑群的修复
3.1桑耶寺建筑群的修缮内容
根据现状,修缮内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建筑自身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结构上的安全隐患,屋面漏水,墙体塌毁,楼板承载力不够等。这些都需要尽快维修、加固,更换已损构件;另一类是建筑物附属的壁画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剥落、龟裂、褪色、被烟尘污染。需要进行抢救性维修。修缮要在充分分析、掌握了破坏原因和程度的前提下进行,坚持采用传统工艺技术和传统材料,由本地有经验的工匠施工。
3.2桑耶寺建筑群的修缮价值
桑耶寺除了其在佛教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外,其建筑群还凸显其在技术、艺术、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价值。通过系统的修缮,桑耶寺建筑群整体方面能够获得新生,特别是在包括壁画、佛像、法器、雕刻等在内的群体附件都能够很好的将其艺术价值体现,这对佛教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又很大的作用。同时,通过修复,可以更好的促进民族间的团结、交流和融合,促进文化交流的发展。因此,桑耶寺建筑群的修复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
4 桑耶寺的管理建议
4.1 直接管理建议
(1) 必须坚持对寺院建筑群及其整体环境的保护,绝不能因开发而使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源受到损害,要坚决杜绝只注重经济效益的短视行为。保护管理工作要以国家相关法律、政策、法规和本保护规划为依据,坚持科学保护、科学管理。
(2) 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日常管理,管理内容包括:实时检测保护对象的各方面情况,及时发现破坏先兆及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防火防盗;保护范围内的环境清扫与保洁;保护范围内植被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各类设施的管理维护;排水明沟的清理;管理进入保护范围内的参观者和朝拜信众,并提供相关的服务和讲解;宣传、解释保护工作的内容、意义和目的。
(3) 对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文物保护的专业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保证保护管理工作科学、有效的进行。
4.2 管理机构建议
(1) 由山南地区文物局和寺内僧侣共同组织成立“桑耶寺保护管理所”,负责桑耶寺保护区内所有文物及自然资源与景观的保护和展示工作,行使“桑耶寺保护规划”赋予的权利。
(2) “桑耶寺保护管理所”由山南地区文物局直接管理,所内工作人员的固定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