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图文叙事之竞合论述关系以「水淹高雄冈山
‧新聞學研究‧第一一一期
2012 年 4月 頁 89-127 一般論文
新聞圖文敘事之競合論述關係:
以「水淹高雄岡山晉德老人安養院」
*
個案報導為例
**
蔡琰、臧國仁
投稿日期: 100 年 9月 13日;通過日期: 100 年 12月 24日。
*
本文初稿曾於民國一百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七月 4-6日,新竹市:交通大學客
家學院)宣讀,作者感謝政大傳播學院「老人傳播研究群」成員在構想階段提
供的建議。兩位匿名評審之修改意見對本文極有助益,專此敬謝。
**
作者蔡琰為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 e-mail: yean@.tw 。
臧國仁為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教授, e-mail: kjt1026@.tw 。
‧89 ‧
‧新聞學研究‧第一一一期 2012 年 4月
《摘要》
本文關切新聞報導之「圖」與「文」如何相互建構新聞故
事、如何共同再現新聞事件之情境,因而從理論層面討論
「圖」、「文」建構意義的論述問題,並以中度颱風「凡那
比」(Typhoon Fanapi )襲台之夜高雄市岡山區「晉德安養
院」老人泡水新聞為例,透過個案方式分析新聞文字與照片如
何以互補又互斥角色分擔「講故事」任務,藉此探究新聞圖文
說故事時之競存關係與相互延伸其他閱讀的可能。
關鍵字 :新聞、敘事、圖文、論述、老人
‧90 ‧
新聞圖文敘事之競合論述關係
壹、緣起與目的
2010 年 9 月 21 日《聯合報》頭版有關高雄市岡山區(原高雄縣岡
山鎮)安養院內老人們因凡那比颱風(Typhoon Fanapi )泡水的照片
(見[附件一])引發了本文作者注意。在記者所撰文字外,這幀照片
明顯觸發了關注和情感,1 似乎召喚著讀者啟動對該事件的惻隱之心進
而詳讀新聞內文(見[附件二])。延續過去對新聞敘事、情感與想
像、媒介再現等主題的探索,此則報導之文字與圖片的搭配方式顯示了
「圖」與「文」間如何共譜新聞論述應是有趣傳播研究議題,值得重
視。
許綺玲( 1999 ,頁4 )評論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附有照片圖
版《明室》一書時指出,國外研究者慣視圖片為配角,其作用僅在協助
文字完成使命。然而許氏指稱:
圖像傳達訊息與意義(或再加上『非意義』)必有不同於文字
特有方式,何況後設之分析文字何能盡其言所指?一頁頁、一張張
的圖像豈不都在呢喃細語,好像在強調其自主性,盼望吸引人們的
注意?而即令觀者一時無法決定注視焦點也無法掌握炫目而無序的
圖像符指性,卻不能不意識到文圖間存在著空白裂縫,不能達到完
全諧和的狀態;…(增添語句出自原文)。
透過以上所引有關閱讀與觀看文字與圖(照)片之討論進而回顧
2
[附件一]時不免令人注意到, 新聞圖片似有強烈導引目光、呼喚情
緒並吸引關注等功能(Arnheim, 1967 /李長俊譯, 1982 ;Gombrich,
1969/林夕等譯, 1987 ;Zettl, 1990/廖祥雄譯, 1994 )。而從相關研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