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文体学 赵学斌.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比较文学。文体学 赵学斌

比较文学﹒文体学 赵学斌 文体学的定义和学科发展 文体划分比较及缺类研究 文体的平行研究 文体的影响研究 一、文体学的定义和学科发展 比较文学的文体学是从跨国、跨文明的角度,研究如何按照文学自身的特点来划分文学体裁,研究各种文体的特征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文体的演变和文体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比较研究体系 。 Stylistics\\ Genology 文体研究的归属文体学研究同时涉及了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两种研究范畴。另外,文体学研究中还存在着由于异质性文明所带来的文体变异性现象,不能脱离变异性研究。 发展:第一阶段梵·第根在他的专著《比较文学论》中专章讨论“文体与作风” 。 第二阶段韦勒克、沃伦在《文学理论》一书中就分章节讨论了文体发展史和文体的研究状况 。 二、文体划分比较及缺类研究 文体的划分 缺类研究 历时的方法,侧重求同(如流浪汉小说、十四行诗的比较研究);共时的方法,侧重辨异(如中西悲剧比较)。 文类之争及中外文类的发展 西方文类发展 亚氏三分:史诗、戏剧、抒情诗; 霍布斯三分(17C英国哲学家):英雄诗(史诗与悲剧)、谐谑诗(喜剧与讽刺诗)、田园诗; 现代的三分(按照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叙事类、戏剧类、抒情类; 文学理论四分法(综合形象、结构、语言、表达诸因素):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中国文类发展 最早最简的两分法(韵):韵文、散文; 曹丕的四科八类;陆机的十类;刘勰的35种;吴讷的59种;徐师曾的127类(严格而言,是文章而非文学的分类;中国历史上并无严格的“文学”概念) 五四”以来盛行“三分法”和“四分法” 。 现代的新分法:“象征型”、“抒情(理想)型”、“写(现)实型”(童庆炳、顾祖钊); 四分—五分的趋势:增加影视网络文学 。 (一)文体的划分 (二)缺类研究 指的是一种文体在某国或某民族文学中存在但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中却没有。对这一现象的思考为文体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比如说中国古代的赋为什么西方没有?中国有没有史诗?中国有没有悲剧? 三、文体的平行研究 诗歌文体比较 戏剧文体比较 小说文体比较 散文文体比较 (一)诗歌文体比较 (二)戏剧文体比较 (三)小说文体比较 (四)散文文体比较 西方小说模式 旅程模式(16-18C):以事系人、旅途经历、淡化家庭、喜剧狂欢化精神。 传记模式(19C):人物传记、时间结构、典型塑造、心理刻画、悲剧精神。 编年史模式(19C):以编年的历史记事手法叙写社会风情和人物生活。悲喜剧精神. 内意识模式(20C):以人物内心意识结构小说;神话精神。 分解模式(20C):时空、情节、人物的消解;寓言精神。 旅程模式作品 西班牙〈小癞子〉,西方小说的发端 笛福〈摩尔.佛兰德斯〉,写流浪女骗婚 德〈痴儿西木传〉;法〈吉尔.布拉斯〉、美〈哈克历险记〉 此外〈巨人传〉、〈堂吉诃德〉等 特征:写人在旅途如漂流、历险、诈骗、行侠;淡化室内、家庭,淡化心理与情感;充满乐观精神与喜剧性(不写死亡)。这一模式可追溯到〈奥德修纪〉 传记模式作品 法国〈红与黑〉〈包法利夫人〉〈约翰.克利斯朵夫〉 英国〈简.爱〉、〈大卫.科波菲尔〉、〈德伯家的苔丝〉 俄国〈奥涅金〉、〈安娜·卡列尼娜〉 特征:写主人公的一生或半生经历(往往是精彩年华或重大事件,常直接以主人公名为书名);重情感重心理重人物关系(一个女人和几个男人的故事);悲剧精神 史诗模式作品 〈人间喜剧〉、《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静静静的顿河》 家族小说: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高尔斯华绥的〈凡尔赛世家〉;托马斯.曼〈布登勃勒克一家〉 特征:历史时空真实(时间真实但故事虚构);社会全景生活;多线交织、卷碟浩繁;开放式结果,悲喜剧色彩 心理小说 意识流小说:乔伊斯〈尤利西斯〉、伍尔夫〈到灯塔去〉、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福克纳〈喧嚣与骚动〉 特征:心理时间叙述(时序的颠倒、循环、闪回、预见);意识流动(动态、无逻辑、非理性);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神话性结构;现代文化内涵(影视文化冲击导致情节淡化;现代人的危机意识) 分解模式作品 现代派小说:卡夫卡小说〈城堡〉〈审判〉〈变形记〉(表现主义);罗布.格里耶的〈橡皮〉(“新小说”) 时空结构抽象化(时空不确定;增加了作品的普遍意义,具有哲理性) 分解情节(不完整或根本没有情节,单元可以重新组合) 心物冲突、人境冲突(人被抽象化,人被物所统治) 寓言结构(寓言的特点,具有讽喻性和遇见性 中国小说发展史 古代神话小说(孕育) 汉魏六朝的志人志怪(笔记小说) 隋唐传奇(脱离历史而成为文学创作) 宋元话本(说话底本) 明清章回(脱离民间成为文人创作) 现代白话小说(受西方影响) 中国古典小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