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儒家哲学
道义与权势冲突中的四种类型 陈寅恪:殉道 冯友兰:徜徉 吴 晗:遵命 郭沫若:逢迎 2,礼乐 礼乐,中国传统社会的典章制度、良风美俗和道德规范。 说“礼” 礼,左为示旁,右为“行礼之器”(《说文》)右边的上半部是二玉在器之形,“盛玉以奉神人之器”(王国维);下半部是“鼓”的初文(郭沫若)。 “礼”字的最初含义是指向神出示礼(玉)乐(鼓)的祭祀活动。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礼乐又与专制等级相关。祭祀活动有诸多规范,人在社会中的等级通过礼显示、固定下来并弥漫开去,礼乐于是成为典章制度、社会法规、行为规范的总称。 三礼与五礼 三礼:儒家的三部典籍。 《周礼》,周王朝国家建构的基本大法; 《仪礼》,礼乐制度下贵族生活的细节规定; 《礼记》,从礼的各种规定中阐发出的治国为帮的微言要义。 五礼:吉、凶、军、宾、嘉 孔子礼乐观: 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要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孔子晚年返鲁,以六艺教人,其中礼与乐最为重要,孔子是礼乐文化的传播者。 援“仁”入礼乐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夏曰:礼后(于仁)乎? 游于艺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孔子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 孟子礼乐观:与民同乐 孟子说“今之乐由(犹)古之乐也”,孟子并不在乎新乐还是雅乐,而在乎统治者是否“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否与民同乐。 荀子礼乐观:乐合同,礼别异 荀子说: “恭敬,礼也;调和,乐也。”又说:“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合同,礼别异。” 3,内圣外王 以圣贤的人格为价值指向,以个体的道德自觉为修身原则,最终挺立于天地之间,担当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 “内圣”,是指主体心性修养方面的要求,以达到仁、圣境界为极限; “外王”,是指社会政治教化方面的要求,以实现王道、仁政为目标。 完全的人格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四教与六艺 四教:文、行、忠、信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好 学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枉。 尚 中 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圣人(中庸)—君子 —狂狷—乡愿(小人) 君子与小人 《论语·卫灵公》18-24则 《论语·季氏篇》4-10则 三友 三乐 三愆 三戒 三畏 九思 阳春白雪 先秦百百家争鸣 一、孔子与儒学的创立 1,说“儒” 儒,古汉语写作“需”,会“沐浴”之意。 人为何要沐浴?准备参加祭祀活动。 许慎《说文解字》: “儒,术士之称”; 胡适:儒为“殷民族的教士”。 儒,最早指以相礼治丧为职业的文化人 作为殷商苗裔的孔子,年轻时以“儒”为业 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儒“成了一个重要的哲学学派 儒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以孔子为宗师的学派。儒家以《诗》、《书》、 《礼》、《乐》、《易》、《春秋》为经典,以“仁义”为行为准则,以“礼乐”为教化方式,以“内圣外王”为人格理想。 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旨》: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叙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 2,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 (前551-前479)。 (据《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的人格魅力 十五而志于学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吾道不生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吾与点也 前言戏之耳 二、儒学三期 原始儒学 两汉经学 宋明理学 1,原始儒学 原始儒学,又称孔学。其儒学元典(六经及语、孟)产生于这一时代。 孔子面对礼崩乐坏、战乱频仍的社会而呼吁恢复西周礼乐制度。 要义有四:血缘,仁义,礼乐,中庸。 孔子去世后,儒分八家。其中对儒学思想在理论上贡献最突出的是以孟子为首的“孟氏之儒”和以荀子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