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之友 FriendofScienceAmateurs 20o8年1o月2(9)囝
初探乞巧民俗事象的发展演变及其存在意义
韩 娜
(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3)
摘 要:论述了乞巧民俗事象逐渐发展演变并且不断丰富的过程,分析了民国以来的近百
年间,乞巧民俗事象在广大城乡呈现渐次消失的原因,并提出了此俗存在的特定意义。
关键词:乞巧民俗事象;演变;特定意义
中图分类号:K8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8)29—0104—02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人们俗称的 “七夕节”,又称 “乞 世《说新语 任·诞篇》记载:“七月七 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
巧节”、“女儿节”。在民众的心目中,这一节 日是由牛郎织女的传 到了唐宋时期,乞巧的习俗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据 开《元天
说编织起来的。在这个闪烁着爱之星光的夜晚,伴随着丰富多彩 宝遗事》记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夜宫夜宴,宫女各自求乞
的乞巧活动,七夕节已演变成中国传统节El中最具浪漫色彩的 巧,这一习俗在民间已经久不衰 ,代代延续。当时已经有了穿针
一 个女性节31。 乞巧、蛛丝 卜巧等形式。宋代所盛行的蛛丝 卜巧,就是把小蜘蛛
放在盒子里边,第二天观察蜘蛛网,看是否圆正 ,以圆正为巧、为
1 乞巧民俗事象逐渐发展演变并且不断丰富的过程
吉利。新《唐书》日:“织染署每于七月七31祭机杼。”在宋代,民间
牛郎织女的传说源于上古人民对星辰的崇拜。早在 诗《经 · 于七月七 日傍晚,妇女和儿童穿着新衣服,在庭院立 “花竿”,设置
小雅 ·大东》中就已有咏 “牛郎”和 “织女”的诗句:“维天有汉 !鉴 香桌 ,摆巧儿、瓜果、针线等,向着月亮穿针,名曰“乞巧”。
以有光?口彼织女,终 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口彼牵牛,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 ,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
不以服箱。”歌者遥瞻夜空,银河宽广,织女星七次更移 ,奔忙于 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 《醉翁谈录》说 :七“
来回移动,却难以织出华丽的花样 ;牛郎星虽灿灿发光,却不能 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 自七月一Et,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 日,
驾驭车辆。歌者借牛郎织女抒发 自己的愁绪哀怨。可见,远在西 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
周时期 ,人们已把牛郎织女两星同人间的耕织生活联系在一起 , 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
但两颗星并没有发生 “爱情”关系。 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
在战国末期、秦朝初年,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就已经广为流 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 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 ,车马难
传了。据睡虎地秦简 《日书》甲种第一五五简娶妻忌 日说:“戊申、 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
己酉 日牵牛迎取(娶)织女,不果,三弃。”其大概意思是说 ,戊申 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日、己酉31牵牛迎娶织女的喜事没有办成,如果此 日娶妻,三年 到了元明清各代,由于时代的发展以及各地人民对乞巧这一
丈夫会离弃妻子。由此可见,当时已流传牛郎织女缔婚的传说 , 传统节 日的理解而又有了新的内容,元代七月七 日有张挂鹊桥图
虽未迎娶成功,但已经深深地影响到当时的民俗生活,即戊申、 的习俗;明代 ,“女子以碗水暴月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
已酉El不娶嫁。 底月影 ,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锥,因此 卜女之巧”;清代
两汉时期,在 《淮南子》、风《俗通》中出现了 “乌鸦填河桥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