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豆的基因组研究及其进展 - 遗传
遗传 HEREDITAS(Beijing)20(1):26一291999
综 吃 ·
大豆的基因组研究及其进展
张德水 刘 峰 陈受宜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 100101)
TheStudyandProgressofSoybeanGenome
ZHANGDe-ShuiLIUFeng CHENShou-Yi
(InstituteofGenetics,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jing100101)
大豆是世界上食用油和种子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是重要的经济及粮食作物,因此,大豆的遗传研究一直受
到广泛的重视。但是,由于大豆的遗传变异程度低,基因组较大且复杂以及染色体都很小 进行细胞遗传研究难
度大等,大豆的遗传研究,尤其是遗传作图研究,与其它作物相比较为落后.
DNA分子标记出现后,以其数量丰富、遗传稳定及操作简便等特点,促进了大豆遗传作图及其它相关研究
的迅速发展,使得大豆基因组研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而为大豆的基因定位,种质多样性分析,标
记辅助选择乃至基因克隆等奠定了基础。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资源类型之多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开展我国的大
豆基因组研究十分重要,本文结合我们实验室的一些工作拟对大豆基因组研究及进展作一简单介绍。
1大豆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大豆种质资源是大豆遗传改良的基础,正确评定种质资源的变异特点,确定其间的遗传关系,有利于正确制
订大豆育种策略,加速大豆改良的进程.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已由形态学、细胞学发展到分子生物学,基于传
统性状的大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已有许多总结和评述 ”〔,这里主要介绍在DNA分子水平上对大豆遗传多样性
研究的进展。
Doylec2.3)对核糖体RNA基因重复顺序的研究表明,Glycine亚属内多年生野生种间的变异性高于Soja亚
属内种间的变异,而Soja亚属栽培大豆材料之间与野生大豆材料之间也有差异.一些学者还对大豆不同材料间
的线粒体DNAc4,5)及叶绿体DNAce,”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综合这些研究结果表明,Soja亚属内的大豆材
料间在DNA水平上的变异性比较低。Apuya等(8)首先报道了大豆的RFLPs,Keim等,〔)对Soja亚属的58
个材料的RFLPs进行了研究,同样得出了大豆变异性较低的结论,但是栽培与野生大豆种间的变异性比栽培大
豆材料间要高。1992年,Keimc10,对38个在北美大豆育种中使用过或正在使用的栽培大豆种质材料的遗传距
离和遗传关系进行了RFLPs分析,揭示出这些材料间的变异性也相对较低.之后,Skorupska等cii〕对美国南
部的大豆种质材料通过RFLPs标记进行了遗传分析.这些在DNA分子水平上对大豆种质进行的分析,都更准
确地评定了各种质的遗传特征和相互间的关系,为大豆基因组研究及进一步加速大豆遗传改良莫定了基础。
2大豆基因组的遗传作图
从基因组的特征来看,大豆基因组在被子植物中是较大且较为复杂的,其大小大约在129x109--181x109bp
之间,其中40%一60%是重复序列 1〔2.13).对粗线期染色体的分析表明,35%以上的大豆基因组是由异染色质
组成的,而且6个二价体染色体的短臂似乎完全异染色质化 14〔).相对于其它重要作物而言,大豆的经典遗传图
谱发展十分缓慢。例如,迄今大豆上已鉴定的包括形态、色素和同工酶在内的常规标记约有250个,但能分配到
I期 张德水等:大豆的基因组研究及其进展 27
连锁图上的只有63个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包括二(1()缺乏合适的遗传材料;(2)形态标记及细胞遗传标
记数少;(3)大豆的有性杂交比较困难等,所以经典遗传学方法难以建立饱和的大豆遗传图.
分子标记作图技术的发展,使得大豆分子遗传图谱有了迅速的发展,Keim等于1990年 15〔,用栽培大豆与
野生大豆杂交的F2群体,以RFLPs标记为主,构建了第一张大豆分子连锁图谱.该图谐包括130个RFLPs标
记组成的26个连锁群,搜盖的大豆基因组为1200cM。至1993年,该图谱进一步发展为包括由490个RFLPs
和RAPDs标记、20个连锁群、班盖基因组达3O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职场心理学培训课件.pptx VIP
- 第一单元作文“青春情怀”导写及范文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VIP
- 2024年大学毕业生薪资待遇与行业发展报告.pptx VIP
- 2025年新版招聘看护队考试题及答案.pdf VIP
- 2025最新小学“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博饼规则(含图及奖品分布).xls VIP
- 2024年~2016年历年事业单位场监督管理局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18套.docx VIP
- 从商业角度看《孙子兵法》受日本人喜爱的原因.docx VIP
- 抗精神药物常见不良反应.pptx VIP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青春价值”单元主题作文导写及范文赏析3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