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_害虫调查与预测预报
(四)剖查卵巢发育进度法 用于金龟子、棉铃虫、黏虫、小地老虎等的预测 例如,某地7/下~8/中第3代稻纵卷叶螟成虫发生期,每2天1次剖查雌蛾卵巢级别,再根据4级卵巢发育高峰期加期距3天,预测4代卵高峰。 * 二、发生量预测 (一)有效基数预测法 公式:P=P0[e·f/(m+f) ·(1-M)] P—下一代的发生量, P0 —上一代虫口基数, e —每雌平均产卵数, f/(m+f) —雌虫百分率, M—累积死亡率 例:某地秋蝗残蝗密度为0.05头/m2 ,雌虫占总虫数45% ,雌虫产卵率为90% ,每雌平均产卵240粒,越冬死亡率为55%,预测来年夏蝗蝗蝻密度。 夏蝗蝗蝻密度=0.05×240×45%×90%×(1-55%) =2.2头/m2 。 * (二)生物气候图法 (三)经验指数法 1、温湿(雨)系数 E = 5日平均RH/5日平均T 2、天敌指数 P = X/∑(yieyi )式中 X——每株蚜虫数; yi ——平均每株某种天敌数量 eyi ——某种天敌每日食蚜量 (四)形态指标法 例如,无翅若蚜多于有翅若蚜及飞虱短翅型数量上升时,则预示种群数量将增加;反之,则下降。 * 第二章 害虫调查与预测预报 第一节 害虫类别与虫害形成机制 一、害虫的类别 1、按重要性分:关键性(常发性、主要)、偶发性、潜在性(次要)害虫; 2、按取食作物种类的多寡分:多食性、寡食性、单食性害虫; 3、按取食作物的类别分:水稻、小麦、棉花、杂粮、大豆、果树、蔬菜、甘蔗和仓库害虫,还有中药材、花卉、烟草、桑树、茶树、森林害虫; * 4、按取食作物的部位分:食叶性、食茎杆性、食根性、食花性和食果性害虫; 5、按口器分:咀嚼式、刺吸式、锉吸式害虫; 6、按是否迁飞分:迁飞性和非迁飞性害虫; 7、按分类地位分:鳞、鞘、双、同、半、直翅目等害虫。 * 二、虫害发生的原因和防治途径 1、虫害形成机制(形成条件、发生原因): ① 必须有虫源和侵入 ② 必须有适宜害虫生存和种群发生的环境因素 ③ 必须具备适宜的寄主作物和生育阶段 * 2、害虫防治的主要途径 虫灾防治的基本途径有三: (1)阻断跟随链防止入侵(植物检疫、阻隔法、驱避剂)。 (2)控制主要害虫种群的数量,使其被抑制在足以造成作物经济损失的数量水平之下。具体措施有: ① 消灭或减少虫源; ② 恶化害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 ③ 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等)。 (3)控制农作物易受虫害的危险生育期与害虫盛发期的配合关系,使作物能避免或减轻受害。 * 第二节 害虫虫情调查方法 一、 昆虫的田间分布型 1、随机分布(波松分布) :个体在田间的分布是随机的,呈均匀的分布。如三化螟卵块、玉米螟卵块的分布。 2、核心分布(奈曼分布):个体在田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呈多个具核心的小集团,但核心或小集团在田间的分布是随机的。如三化螟、玉米螟、棉铃虫等幼虫的分布。 3、嵌纹分布(负二项分布):个体在田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疏密相间,由多个具不同密度的不规则的块或带混合而成,多个核心相互接触。如大螟幼虫、棉蚜、棉叶螨前期在边行的分布。 * A B C D A.均匀分布;B.随机分布;C.核心分布;D.嵌纹分布 昆 虫 的 理 论 分 布型 * 二、 田间调查取样方法 (一)分级取样(巢式取样)如灯诱虫量 (二)分段取样(分层取样)如棉花现蕾后的蚜量 (三)典型取样(主观取样)已熟悉分布规律时 (四)随机取样(概率取样)多用于试验研究 1、五点式取样(适于随机分布型) 2、对角线取样法(适于随机分布型) 3、棋盘式取样法(适于核心分布型) 4、平行线式取样法(适于成行的作物及核心分布型) 5、Z字形取样法(适于嵌纹分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