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人类生存环境更美好.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了人类生存环境更美好

为了人类生存环境更美好杨肖娥,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生导师,“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首批特级专家。2005年,她带领的“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系统健康”科研团队入选为教育部创新团队。 瞄准国家重大需求 近20余年以来,我国工农业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使我国资源过度地消耗和环境质量日益恶化。污水、工农业有机废弃物及农用化学物质的长期大量投入已对我国农业环境生态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农业环境污染与生态系统退化问题在我国若干人口密集、水土资源相对缺乏、经济发展快速的地区更为突出,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资源、环境、生物等科学的交叉和创新研究,创立化学物质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新的基础理论,建立高效低廉的污染土水环境修复技术体系。 “应用农业重在应用,不能仅局限于基础研究,研究成果必须有应用价值,要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杨肖娥决不是满足于“纸上谈兵”的空想主义者,“中国人多地少,广大的农民就这么块土地,如果这块土地又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农民们靠什么吃饭?农产品的安全又从何说起?”杨肖娥表示,我们科研的重点要针对当前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瞄准环境资源科学前沿课题。“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该离人们的需求近些,为人民的切身利益着想。”杨肖娥说。 从个体诊断到系统研究 浙江大学在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系统健康方面的研究历史悠久,上世纪70至80年代,在著名土壤学家朱祖祥院士和农业化学家孙曦教授的带领下,在化学物质的土壤化学、植物营养生理学等领域做了大量基础研究,为全国最早建立“农业环境保护学博士点”。作为原浙江农大的第一批博士,杨肖娥谨记恩师孙曦先生“跳高要跳世界第一高”的教诲,目标始终盯在土壤化学和植物营养学的前沿。早在1993至1995年在美国Virginia理工及州立大学作博士后研究期间,杨肖娥选择了污染土壤植物修复这一国际前沿领域,攻克植物对重金属特异吸收和积累的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基础,取得了新进展。1995年杨肖娥回国率先开辟了植物营养环境生态学的学科新研究方向,并开始培养研究生和争取相关的研究课题,推动了我国污染环境植物修复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杨肖娥等在富阳建立了重金属复合污染大田修复基地,在上海嘉定建立了重金属中、轻污染农业土壤边生产边修复的示范基地。针对水体氮磷污染和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的问题,她还创立了浙江省第一个富营养水体植物系统修复华家池试验平台;此外,在杭州首次初步建立了环境修复特异植物种质基地。但这些还都是个体性的研究。个体研究也会出成果、出文章,但容易从理论到理论。“中国的问题特别多,人多,土、水资源少,污染比国外更厉害,对整个生态系统污染修复的研究迫切性与重要性更大。”杨肖娥说。从个体诊断到系统研究,杨肖娥和她的同事们又跨出了跨越的一步,开创了新的天地。 交叉合作形成创新群体 20世纪90年代以来,污染环境生物修复研究成为国际环境、生物交叉前沿和热点,针对我国工农业快速发展所引起环境污染和退化日趋严重的国家重大需求,农业环境保护学也拓展了农业环境保护、土壤化学与环境、植物营养环境生态等新的学科交叉研究领域,自然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优秀研究群体。杨肖娥带领的“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系统健康”科研团队主要骨干人员就在典型污染物(重金属和农药等)的土壤环境化学行为及生态效应、土壤污染与质量退化生物学诊断、植物对重金属富集/超积累机制、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等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而富有成效的研究。杨肖娥和团队中的三位骨干何振立、朱利中、徐建明已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着重研究植物超积累重金属机制和化学物质与微生物/植物相互作用及其污染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修复机理。另两位骨干陈英旭和章永松也都活跃在土壤氮磷、重金属界面过程、污染物根际生物化学及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等方面的国内外前沿领域。 目前该团队成员都是“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方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先后承担国家“973”课题5项、“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项、国家及省部委重大攻关或国际合作项目11项、省部委重点项目4项。通过研究基地建设与国家重点重大项目的合作,已经形成了在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方面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研究群体。他们正在为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系统健康研究重大突破和创新理论体系的建立精诚协作,努力创造。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