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创新精神探究
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创新精神探究【摘要】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探寻小学生创新思维形成和发展基本规律,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创新精神的途径与方法,探索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和创新精神的评价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精神
从人的终身发展来看,6――12岁的儿童创新精神萌芽,是良好习惯养成和儿童智力成长的关键期,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教育教学施以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使之成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小学阶段研究如何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习惯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6到12岁的儿童的听、说、读、写、运算及其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思维处于形象思维的形成和逻辑思维的启蒙阶段。思维形式的主体是形象思维,它包含了直觉、表象、联想和想象。直觉思维是无意识的,并且没有传统的逻辑思维过程与之相伴随。
1 激发学习兴趣,打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大门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并随之产生各种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才成为可能。所以,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教师的首要问题。
1.1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般来说,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习内容和任务,将学生的间接需要变为直接需要,从而产生强烈的内驱力,去诱发学习兴趣。如:一些教师再上新课之前,让学生作为一个探究者,先鼓励他们从网上、书店、图书馆里查找新课所涉及的相关内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就不只是老师才有发言权,学生也有了发言权,使课堂呈现出一种积极、生动、思维活跃的局面。其结果学生不仅获得了主动性,而且还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也为新课的预习注入了新的活力。
1.2 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将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展现成生动活泼的事实或现象;要善于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社会生活中去,引导他们观察自然的、社会的种现象,发现认识对象与别的事物的差异,找出其特征,及其运动、变化的状态,从中受到启发,产生好奇心。有了这种好奇心,才可能带着愉快的、高涨的情绪,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去分析、比较、实验、研究、掌握认识对象的发展规律,展现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只有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发现认识对象的奥秘,才是激发兴趣的最根本的源泉。
1.3 教师必须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使之为自己的兴趣中心。教师有了这样的兴趣中心,才能从挖掘教材内容、组织教学形式、选择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更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识和学习兴趣;而教师心灵中的兴趣也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情绪,促使其认识兴趣的高涨。有了浓厚的认识兴趣,学生精神生活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这就为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敞开了大门。
2 拓宽学习领域丰富的知识表象,是创新思维产生的有效途径
创新思维的产生是以丰富的知识表象为基础的。在学习或认识事物过程中,往往需要相关事物的启迪,触发联想,产生潜移和连接,生成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达到认识上的新飞跃。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过:“偶然的机会对素来有准备的人有利。”这说明知识的广博与创新思维的“顿悟”之间的必然联系。因此,拓展知识面,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拓宽学习领域丰富知识,必须建立在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因为基础知识的学得是建构思维的基本元素,基本技能的习得是建构思维的技能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会拼音和不认识掌握3000左右的常用汉字,不会听、说、读、写、算等技能,拓宽学习领域丰富知识就成为空谈。所以,在教学中课内必须狠抓“双基”的学习,废除注入式,倡导启发式。教师努力做到精讲、学透、巧练、用活,减轻学生那些不必要的过重负担,扎扎实实的让学生学好课内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技能(操作技能),如,善于阅读、善于笔记、善于推导、善于运算、善于网上搜索等等。这样才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到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厂矿、企业、社区、农村和更广阔的大自然去参观、考察、调查、访问,获得更多的实践体验和感性认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表象,为创新思维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3 整合课内外学习,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创新思维习惯
3.1 要打破原有教学上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学校通过“观察发现、提出问题――实践探究、获取结论――合作交流、共享成果”的问题探究模式的构建,整合了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