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状态及心身疾病(三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应激状态及心身疾病(三篇)

应激状态及心身疾病(三篇)面对竞争压力,如何调适你的心理(续) 应激状态和心身疾病 文/夏学銮 当前,“过劳死”不仅已经进入中国,而且造成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如何科学地生活、合理地工作、正确地处理竞争压力,是转型期的中国人不得不面对的严肃话题。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们在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中的地位或受到的对待会影响人们的心理情绪变化,人们心理情绪的变化又会影响人们生理上的变化。楚国名将伍子胥为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三国曹操让士兵望梅止渴,宋朝大将牛皋因大笑而死亡,这些都是心理变化影响生理变化的典型案例。 什么是应激?应激就是对外部压力或危险的快速反应。让我们想像一下这样的场合:一个人将要参加一次决定其命运的考试的时候,或者一辆闯红灯的小轿车飞快向你驶来的时候,或者在一条阴暗的胡同里,一个恶人尾随你身后的时候;你的感觉将会如何呢?你会感到焦虑、紧张、害怕,你的心跳加快、肠胃收缩、毛发竖立、冷汗冒出,这种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就是应激。 应激状态会动员、激活和整合一个人身体的总体能量,使其提高到远远超出平常的水平,做出一个人平常所不能做的事情,例如,把压着人的汽车举起来这样的事情,在平常情况下人们很难做到,但是在应激状态下他们却可能做到。这就是说,应激状态不完全是坏事情,保持正常的应激状态,不仅对于完成任务目标是必要的,而且对于保持健康向上、不断进取的心理状态这一过程目标也是必要的。 但是,人不能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之中,特别是不能长期处于压力指数非常大的应激状态之中。因为研究已经证明,综合压力指数高的人比综合压力指数低的人更容易患病;那些经历过严重生活危机的人不仅更容易多患病,而且还更容易患严重的心身疾病。 所谓心身疾病,就是由于心理原因所导致的身体疾病。心身疾病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非常普遍,包括皮肤病、腰痛、头痛、关节炎、哮喘、周期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心脏病、癌症、溃疡、结肠炎、泌尿生殖器疾病、肥胖症和甲状腺机能亢进。 心理学家汉斯.塞利的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应激导致疾病的机理过程分为“警觉”、“反抗”和“耗尽”三个阶段。“警觉”是对应激的最初反应。它包括已提到的所有生理变化:心跳加快与呼吸加速,释放肾上腺素进入血液等,这些变化即为身体防御动员,使身体增加能量,以便对付应激状态。 “反抗”是对应激反应的第二阶段,只有当产生应激的情境继续持续了较长的一段时间时,才能达到这个阶段。对持续应激的适应会使身体逐渐衰弱,大量的肾上腺素分泌出来,继续下去,将造成生理上的损害,特别容易血压升高和患心脏病。 “耗尽”是应激反应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身体储存的能量、特别是肾上腺素已经耗尽,个体再也不能适应或抵抗应激,非常容易感染或患上应激性疾病。 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要心药医。治疗心身疾病的方法就是要有一颗平常心,宠辱不惊,知足常乐。事实证明,健康的精神状态是战胜一切心身疾病的法宝。 不可轻视“亚健康” 文/黄席樾 过劳”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过劳死”则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据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国际传统医药保健研究会从全国16个省、直辖市区内各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调查发现,北京的亚健康率是75.31%、上海的亚健康率是73.49%、广东的亚健康率是73.41%。上海曙光医院心内科主任蒋梅先解释道,亚健康是俗称,学术上的名次是“慢性疲劳综合症”(CFS),如果长期不纠正CFS,就易引发“过劳死”。 据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五十八九岁降到调查时期的五十三四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市平均寿命75.85岁低了20岁。在上海,1994年调查的科技人员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较全市职业人群早逝3.26岁,其中15.6%的科技人员逝于35岁-54岁。知识分子中“过劳”的现象超出了人们的想像。上海一份专门针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调查显示,68.5%的人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60.5%的人没有享用国家规定的每年一次的公休假,59.5%的人从来没有参加过单位组织的疗养或休养,而生病时有44%的人照常上班。“过劳死”正在一个又一个中年知识分子身上显示“淫威”,著名数学家张广厚、音乐家施光南、画家陈逸飞等一批才华横溢的人,都在50岁上下猝然辞世。2005年1月22日到26日,仅四天内,清华大学两名青年教师相继去世。一位是36岁的焦连伟,因突发心脏病倒在家中地板上;一位是46岁的高文焕,死于癌症。“过劳死”的共同特点是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以至精疲力竭,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丧命。 中青年知识分子“过劳”的主要缘由有三个方面:一是中青年知识分子承载的负担太多;二是从计划经济向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