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鸡兔同笼”问题“假设法”的思考.docVIP

关于解“鸡兔同笼”问题“假设法”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解“鸡兔同笼”问题“假设法”的思考   【摘要】总结学生用“假设法”解“鸡兔同笼”问题暴露出的三方面的问题与疑惑;分析了通常对“假设法”理解与应用的不足之处:假设不明确,限制了问题模型的应用范围和学生的思路,影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假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指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对“假设法”理解偏颇造成的,并探讨了这种解法的实质是根据已知条件,先推测与估计,提出猜想,做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进行调整直至符合已知条件的过程.   【关键词】鸡兔同笼;假设法;教学思考   “鸡兔同笼”问题不仅是教师举行公开课和参加优质课评比时钟爱的教学内容,也是教研活动的主要研究对象.笔者听了几堂关于该问题精彩纷呈的优质课,备受启发,但课后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并不理解“假设法”.今不揣冒昧提出来,并探究其原因,以此就教于同行和专家学者.   一、用“假设法”解“鸡兔同笼”问题时暴露出的问题与疑惑   一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假设,甚至对教师做出“假设全是鸡(兔)”感到不可思议,往往纠结于全是鸡(兔)还是鸡兔同笼吗?二是,有的学生虽然能仿照教师的解法做出假设,但不清楚为什么这样假设;三是,有的学生做出假设后不知道如何处理,就是会做的学生也只是机械地套模式,说不出为什么这样处理.   笔者认真研究了涉及“鸡兔同笼”问题“假设法”的诸多文献,发现这三个问题都是对“假设法”的理解存在不足造成的,故对其作一探讨.   二、有关文献中“假设法”的含义及存在的问题   (一)有关文献中“假设法”的含义   在诸多文献中,明确给出“假设法”含义的并不多.笔者查到的最为全面的表述是:“假设法就是先假设全都是鸡(或兔),然后根据由假设得到的腿数与实际腿数的差,就能求出兔(或鸡)的只数.”文中还就“假设全是鸡”的情况进行了举例说明.但结合诸文献有关例题解法的过程来看,人们对“假设法”的表述与应用与该文献的界定类似.为方便,我们把该文献对“假设法”的界定称为“习惯性界定”,也把其中的例题呈现于下,作为本文的例题.   例1鸡兔同笼,有12个头,30条腿.鸡、兔各几只?   (二)“假设法”的“习惯性界定”存在的问题   1.假设不明确   “全都是鸡(或兔)”指的是鸡(兔)的全部头,还是全部腿?从该文献的后续语言及给出的例题解法可推知,应是指全部头都是鸡(兔)的头.当然,也可以指只数,不少文献中也确实明确指出了是只数.可例题没有只数这个已知条件.当然,鸡、兔头数与只数一一对应,知道多少个头就知道有多少只,但这样理解便导致了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限制了“鸡兔同笼”问题模型的应用范围.   例2一辆三轮车拉2吨货,一辆四轮车可拉4吨货.这两种车若干辆,共有36个车轮,拉了32吨货.问两种车各多少辆?   这个问题也属于“鸡兔同笼”问题.不妨把车轮数当成腿数,拉货吨数当成头数(反之亦可),这样可把三轮车当成2个头3条腿的“怪鸡”,把四轮车当成4个头4条腿的“怪兔”,用“假设法”可给出如下解法.   解假设32吨货都是三轮车拉的,则有32÷2=16(辆)三轮车,有3×16=48(个)车轮,比实际车轮多48-36=12(个).一辆四轮车拉的货可换成2辆三轮车的,车轮多3×2-4=2(个)车轮,需要把12÷2=6(辆)四轮车换成三轮车,所以四轮车有6辆.从而,三轮车有(36-4×6)÷3=4(辆).   由此可见,倘若“假设全都是鸡(或兔)”是指总只数,该例就不能用“假设法”来解了,限制了该问题模型的应用范围.   其次,限制了学生的思路,影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   若“假设全是鸡(兔)”是指总只数,则根据假设,应该给学生留下两个思考的方向.   其一,根据由假设得到的腿数与实际腿数之差,求出兔(或鸡)的只数.此思路是很多文献中的思路,不再赘述与举例.   其二,根据由假设得到的头数与实际头数之差,求出兔(或鸡)的只数.可这与“惯性界定”的方向不符.难道此方向行不通?不然.下面,以例1为例给出按此方向进行思考的两种解法.   解1假设全是鸡,则有30÷2=15(个)头,比实际多的15-12=3(个)头就是兔子头.因为,每只兔子4条腿,被算成了4÷2=2(个)头,多算了一个头.所以,兔有3只,鸡有12-3=9(只).   若只写算式30÷2-12=3(只),12-3=9(只).这正好是《孙子算经》中给出的方法,多简单啊!   由上可知,应用“假设法”讲解“鸡兔同笼”问题时,假设最好明确说明“全部头(腿)都是鸡(兔)的头(腿)”,这样可扩大“鸡兔同笼”问题模型的应用范围.在头与只数一一对应的情况下,假设如不区分头和腿,默认代表只数,也应引导学生从上述两方向进行思考,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   2.“假设全是鸡(兔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