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船舶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课件(第2章 第7节~第8节) 吕庭豪 设计 2004年12月 第2章 推进装置设计 二、力矩分配法原理 图2-8-7 变形受力及弯矩 图2-8-8 梁的变形 图2-8-7 变形受力及弯矩 图2-8-8 梁的变形 (4)相对刚度 计算各轴段相对刚度I/l时,忽略铜套影响,取弹性模 数E均相等。 相对刚度分别为: kCB=I/l=3.54?10-3 /3.55=0.998?10-3 因B点为简支,所以为3kCB /4=0.749?10-3 图2-8-12是跨矩BC的分体图. 取 ∑MC1=0 则 2000×1.5+628=3B2=668 ∴ B2=987 N 图2-8-12 跨距BC的分体图 因此结点B处的支反力为B1+B2 B=B1+B2=1145+987=2132 N 取 ∑MB2=0 则 2000×1.5+668=3C1+628 ∴ C1=1013 N 图2-8-13是跨矩CD的分体图. 取 ∑MD=0 则 0.5 ×(900×2)×2+668=2C2 ∴ C2 =1234 N 结点C处的支反力为 C=C1+C2=1013+1234=2247 N 取 ∑MC2=0 则 0.5 × (900×2)×2=2D+668 ∴ D=566 N 8) 校核支反力: A+B+C+D=5600 N 经校核表明,载荷重量与支反力相等,故可认为计算结果符合要求. 图2-8-13 跨矩CD的分体图 4. 力矩分配的简捷算法 在表2-8-3中,实行上并不需要对每一个结点都一起分配、传递,可以有选择地将异号的弯矩传递到另一端,这样能使不平衡弯矩的数量降低。例如在表2-8-4中,先将C点分配的弯矩270传递到D点,于是D点的不平衡弯矩就只剩下165,这样就比前例中简单,而最后结果还是一样(C点为667,相差1是由于4舍5入的缘故)。? 在力矩分配法中,各点的分配、传递次序是无关紧要的,甚至可以将某一结点的不平衡弯矩留到最后分配,也不会影响计算结果,但是不可遗漏。可以选择最有利情况参与分配、传递。 另外,在简支点的情况下,如图2-8-14所示,可以看出简支点的另一端,通过传递、分配一个循环后,原来弯矩M成了0.75M,根据式(2-8-13)分配到的弯矩与刚度成正比例,因此可以将原杆件原来的刚度K当作0.75K来处理,而使简支端不参与分配、传递工作。 表2-8-3 力矩 分配表 现仍以前例图2-8-9来说明。这里D是简支点、杆件CB与CD的单位刚度分别为4EI/3与4EI/2,因此,为了不考虑D的影响,结点C的两根杆件的单位刚度便成为: 杆件CB KCB=4EI/L=4EI/3 杆件CD KCD=0.75×4EI/L=3/4 × 4EI/2=3EI/2 故结点C处的分配系数为: 图2-8-14 简支点的简化法 表2-8-4是根据这种分配系数按力矩分配法所计算的结果。其结果与前文中一致。 在轴系中,接近螺旋桨的第一道轴承就是一个简支点,但是这是一个悬臂简支点。关于悬臂的处理,在后文实例中介绍。 表2-8-4 简捷法力矩分配表 5.轴承变位影响数的计算 前面均假设结点在同一水平上。下面来考虑结点变位引起的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交流调速技术:学习指导(第二篇).doc
- 科目一交通信号标志汇总和交警手势解读.doc
- 导轨式升降机厂家、价格和使用范围简介.doc
- 建设结构课程设计.doc
- 食品食品加工中的增稠剂_七_食品_省略_稠剂_淀粉_变性淀粉和淀粉水解物_王盼盼.pdf
- 第11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好.ppt
- 露露果仁核桃露自媒体平台活动推广沟通稿20140428汉瑞文化.pdf
- 太阳能热水系统在高层住宅中的应用探讨.pdf
- 座椅设计和人机工程学分析.doc
- 重庆金科砌筑工程管理技术交底的知识.pdf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