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前期察制刍议 罗晓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汉前期察制刍议 罗晓雨

包容 和谐 进取 创新 人文学院政治学系 包容 和谐 进取 创新 人文学院政治学系 包容 和谐 进取 创新 人文学院政治学系 东汉前期察举制特点刍议 专 业: 高等教育学 学生姓名: 罗晓雨 导师姓名: 柏昌利 汇报框架: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论文主体 1、题目 2、关键词 3、论文内容 4、参考文献目录 四、论文局限性和不足 研究意义: 一、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史上,不论从何种视角去考察,察举制都是极重要的一环。弄清楚察举制度产生与演变的规律、特点、内容及其在推行中利弊得失 ,对于研究汉代官吏选拔和政治管理制度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意义。 二、在教育领域中,察举制有利于形成尊重人才、知识、和倡行注重德行的民风。有利于教育环境的优化,促进教育的发展。研究察举制,有利于对汉朝时期的教育实况的了解。 三、作为高等教育学专业同学,需要有所了解。 研究现状: 从选官制度入手,曾资生:《两汉文官制度》、与作民:《秦代官制考》、曾謇:《秦汉的乡官制度》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卜宪群先生:《秦汉官僚制度》,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等。 从秦汉官吏展开,如许兴凯:《秦汉市政官吏考》、马元材:《两汉时代的吏治》,相关论文则有臧云浦先生撰的《秦汉职官制度的形成与影响》。 从任子、郎官等方面,多层次的介绍汉代察举制,代表作有郭人民:《秦汉制度渊源初论》、张兆凯:《任子制新探》、仝晰纲:《秦汉时期的官吏任用法规》、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等。 从政治角度分析察举制度,如陶希圣:《两汉的社会与政治》、贺昌群:《两汉政治制度论》等。 论文主体: 题目:东汉前期察举制特点刍议 关键词:试职 、累功 、察举比例制、察举规模 论文框架 一、“试职”、“累功”制的建立 “试职”“累功”制建立背景 “试职”“累功”制考述 “试职”“累功”制建立 二、察举比例制的形成 察举比例制形成背景 察举比例制考述 实行察举比例制的意义 三、察举规模的扩大 西汉时期的察举制 东汉时期的察举制 察举规模扩大的原因 察举规模扩大的弊端 论文内容: 题目:东汉前期察举制特点刍议 东汉前期 察举制: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确立。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袭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光武皇帝刘秀 (25~57年) 孝明皇帝刘庄 (57~75年) 孝章皇帝刘炟 (75~88年) 孝和皇帝刘肇 (88~105年) 孝殇皇帝 (105~106年) 孝安皇帝刘祜 (106~125年) 孝顺皇帝刘保 (125~144年) 孝冲皇帝刘炳 (144~145年) 孝质皇帝刘缵 (145~146年) 孝桓皇帝刘志 (146~167年) 孝灵皇帝刘宏 ( 167~189年) 少帝刘辩 189(半年) 孝献皇帝刘协(189~220年) 一、“试职”、“累功”制的建立 光武帝对被察举者做出规定,察举秀才和孝廉时,州郡长官必须先给予候选人一定职事,来检验候选人是否熟悉政事。这就是“授试以职”。章帝时期,又提出了“乡里选举,必累功劳”的规定。 (一)、“试职”、“累功”制诞生背景 臣愚以为使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卫宿,且以观大臣之能。《汉书·董仲书传》 制礼作乐,讲台六经之说。公卿旦入暮出,议论连年不决,不暇省狱讼冤结民之急务。县宰缺者,数年守兼,一切贪残日甚。《汉书·王莽传》 儒术的神道化、复古化倾向日益严重地冲击着“霸王道杂之”的传统。——阎布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汉书·元帝纪》 (二)、“试职”、“累功”制的考述 世祖诏:……自今以后,审四科辟召。及刺史、二千石察茂才、尤异、孝廉之吏,务尽实核,选择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续汉书·百官志》引注《汉官仪》 章帝建初八年十二月己为未……及刺

文档评论(0)

676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