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刺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临床 - 中国全科医学
·3878·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中医 ·中西医结合研究 ·
针刺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
临床疗效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研究
王 斌
【摘要】 目的 了解针刺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
响。方法 于2013年6月—2014年3月选取在淳安县中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患者225例,采用随机数字
表法分为A、B、C、D、E5组,每组45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六味地黄丸,
C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D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六味地黄丸联合针刺治疗,E组患者未
口服瑞舒伐他汀胶囊,其他治疗同D组。4周为1个疗程,5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5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实
验室检测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共215例患者按要求完成了治疗。(1)治疗前5组患者空腹
血糖 (FPG)、餐后2h血糖 (2hPG)、糖化血红蛋白 (HbA )、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1c
意义 (P>005)。治疗后5组患者FPG、2hPG、HbA 、Homa-I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B
1c
组患者Homa-IR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患者Homa-IR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E组患者FPG、2hPG、HbA 、Homa-IR低于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治
1c
疗前5组患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5组患者TC、TG、LDLC、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B、C组患者TC、TG、LDLC低于A组,HDLC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E组患者TC、
TG、LDLC低于A、B、C组,HDLC高于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治疗前5组患者全血黏
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5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
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C、D、E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
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治疗前5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5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B、C组患者
中医证候积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E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A、B、C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005)。结论 针刺联合六味地黄丸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患者的血糖水平,调节血脂异常,
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亦可不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单独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2型;脂代谢障碍;针刺;六味地黄汤;治疗结果;胰岛素抵抗
【中图分类号】R5871R58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631025
王斌针刺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研究 [J].中国全科
医学,2016,19(31):3878-3882,3887[wwwchinagpnet]
WANGBClinicaleffectsofacupuncturewithliuweidihuangpillontype2diabeteslipidmetabolicdisorderanditsinfluence
oninsulinresistance[J].ChineseGeneralPractice,2016,19(31):3878-3882,3887
ClinicalEffectsofAcupunc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