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弃旧图新七大美式理财守则
弃旧图新七大美式理财守则经济危机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更使得个人理财的思路必须“以变应变”。最近,美国的一些理财专家提出了经济萧条之后的七大理财守则,对我们也颇有借鉴意义。
经济危机席卷而来。美国国内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股市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美国各大理财咨询公司,包括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家罗伯特“化危为机”。
守则1:“消化”危机靠未来目标
旧思路:如果能“消化”呼啸而来的危机,那么将会获得回报
新思路:危机并不跟一个人的“消化”功能有关,而是跟他是否能够定下一个重要目标有关
任何一个人,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危机意识。究竟什么是危机呢?从字面上理解。人们所知道的危机就是忽然发生的或是容易变化的危险境遇。很多年以来,经济危机过后同样伴随着经济的反弹,许多人赶上了危机,却没有赶上“反弹”。你可能认为这跟一个人的修养和品位有关――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守着自己的401(K)账户(美国政府的一种退休养老金),眼看着它不断缩水却保持镇静,那么没过多久情况就会“挺过来”。
事情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过分依赖证券市场就会让自己的风险变得很大,超级长线的“稳健”投资并非意味着盈利。沃顿商学院的经济学家杰瑞米16年。到今年2月份,这个周期正好满第10年!
如果一个投资者在急需现金的时候,不幸遇到了回报率大幅下滑,那么即使反弹对于这名投资者来说意义也不是很大了。分析师罗维5年不到的人来说,冲击最大。因为这些人在退休前并没有累积多少现金,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出售一部分大幅缩水的资产(比如基金和股票),而当反弹来临的时候,他们往往已经失去了这些本可以挽回一些损失的投资性资产。
对策:
无论是股票或是基金具有多少吸引力,或者逢低买入能有多么巨大的收益,这些都不是关键。在熊市中,最重要的就是评估自己承受风险的能力,然后再设定自己的最基本目标(比如年收益3%)。这或许会意味著减少在股票上的投资,甚至会错过超跌反弹,但这都不重要,要做的就是评估风险,让你不再提心吊胆。确定基本目标是关键。
守则2:准备充足的“过冬”现金
旧思路:在账户中保留一部分安全的现金,以备不时之需
新思路:拥有的现金越多,就越能够从“资产紧急状况中”挽救你
在没有失业的时候,美国的普通民众往往会有一种习惯,即预留出6个月的现金,以备不时之需。这笔钱通常是一个人为了防止自己失业,为房屋的抵押贷款甚至是餐桌上的食物所准备的。但事实上是,越来越少的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因此他们的风险就变得格外的高。
股市和房市的双重危机已经教会了人们重新定义“危机”的概念。施瓦布经济研究中心的副主席兰德斯皮格曼认为,人们应该将眼光放在未来1到3年中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大笔支出的“大事件”――学费、婚礼或者是住房贷款的首付。一旦累积到一定数目之后,那么就把这笔钱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要么保留现金、要么做低风险投资,例如高品质的短期债券型基金。
对策:
要做到既存储现金又在自己的投资基金中增加储备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果必须做出选择的话,那么还是先为自己准备一个紧急备用“现金基金”,因为一旦失业,房子和股票绝对不能给你足够的保障。当然也可以对未来的规划作适当的改变,比如去更加便宜的公立大学而不是昂贵的私立学校,或者是削减婚礼的开支。如果所有的资产都在401(K)中的话,那么适当拨出一笔流动资金,做一些低风险的投资产品。
在将要退休或刚刚退休的时候,现金尤其重要。因为在熊市中,谁都不想割肉抛掉自己的股票去买一些日常用品。所以必须得在自己退休前2-4年开始未雨绸缪。
守则3:合理计算自己的“人力资本”
旧思路:职业生涯和股票成正比
新思路:时间不代表一切。即使再年轻,也要考虑自己的收入潜力
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定律:越是年轻,就越需要变得胆大。但是,事实是这道题并非每一个人都做得那么出色。
这里有一个更好的方式来考虑这个问题。不要单单考虑股票和债券,还要将你的人力资本也考虑进去――你的收入水平究竟有多高?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未来一片光明,那么尽管去买风险高的股票。
当然,这不是说时间不再重要。必须要考虑到,随着年龄的增加,你的人力资本会逐渐减少,所以必须要保证足够的储备。也就是说,年轻的时候可以持有足够的股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懂得减持。这点依然重要。
不过要说明的是,这点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一个人工作的特点可能决定着他的人力资本。位于多伦多的约克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莫舍“蓝筹股”,他得为自己的将来好好打算打算。
对策:
评估自己的人力资本。伊博斯通联合公司的首席投资官托马斯国蓝领工人,基本上可以看成是70%的债券再加上30%的股票。将这个比例看成是自己的底线,然后再考虑
文档评论(0)